中国西藏网 > 时政要闻

海外网深一度:全球难民破亿,美国还在“甩包袱”

发布时间:2022-06-21 19:04:00来源: 海外网

  今年6月20日是第22个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近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因冲突或迫害而逃离本国的难民、难民申请者和流离失所者等总人数首次突破1亿。除了原籍国的国家治理等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多国挑起争端、输出战乱是导致全球难民危机愈演愈烈的根源。

  数字令人心痛

  联合国难民署6月16日发布的《2021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到2021年底,全球因战争、暴力、迫害和侵害行为而流离失所的人数达到893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是10年前的2倍多。今年以来,俄乌冲突引发二战以来扩散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被迫流离失所危机,非洲、阿富汗等地的暴力事件及持久冲突也导致该数字急剧攀升,首次突破了1亿关口。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因冲突、暴力和其他危机而流离失所的儿童人数达到3650万,创二战以来新高。

  这些令人痛心的数字令全球舆论哗然。美国之音6月16日刊文称,因战争、迫害而流离失所的人数创历史纪录。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6月16日的报道,国际救援委员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大卫·米利班德将“1亿”的数字描述为“令人震惊的标志”,标志着“全球的失败”。他进一步警告称,“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这将是流离失所的人数增加的前奏。”

  据英国《卫报》报道,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普·格兰迪称,严峻的最新统计数据应该为国际社会敲响警钟,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解决世界各地被迫流离失所的根本原因。“要扭转这一趋势,唯一的选择是和平和稳定,这样无辜的人就不会被迫在严重的国内危机和岌岌可危的逃亡之间进行赌博。”

  危机始作俑者

  全球1亿人为何“无以为家”?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长期输出战争和动乱、干涉他国内政、制造人道主义灾难,是难民问题的始作俑者。

  2001年,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发动阿富汗战争,在20年时间里使1100万阿富汗人沦为难民。2003年,美国以子虚乌有的“伊拉克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造成100多万人无家可归。美国以“白头盔”摆拍视频为由对叙利亚进行的空袭制造了深重人道主义灾难。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22年全球重新安置需求》报告显示,叙利亚难民人数连续6年超过61万人,2022年这个中东国家需要重新安置的难民人数预计占全球总需求的42%。今年,美国和北约不断拱火而酿成的俄乌冲突,已经造成“二战后欧洲最严重的难民危机”。联合国难民署近日指出,俄乌冲突导致800万人在乌克兰国境内迁移避难,登记在册的出国难民已经超过600万人。

  美国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发动战争,留下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后便一走了之,而地区国家人民却要面对流离失所、贫穷落后和未知的未来。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民主、冲突和智力计划高级研究员史蒂文·菲尔德斯坦在该基金会网站刊发的题为《美国政策如何加剧全球难民危机》的文章中称,美国通过军事行动、对合作伙伴的选择以及对国际规则的蔑视助长了全球难民危机。美国的行为可能会加速规范的崩溃,并引发“全球保护危机”。

  丑闻层出不穷

  作为世界难民问题背后的最大推手,美国却一直在“甩包袱”。

  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接收难民人数上限降至历史低点,一度只有1.5万人。拜登上台后大幅上调了美国接收难民人数的上限,2022财年这个数字提高至12.5万人。不过,拜登政府的话说得漂亮,但事却办得不敞亮。《国会山报》的报道称,2022财年到今年4月为止,美国接收的难民仅为8758人,与12.5万人的目标相去甚远。

  美国对投奔而来的移民难民也并不友好。移民难民问题沦为美国党派攻讦与政治斗争的政治工具,政府朝令夕改、暴力执法,移民群体遭受超期羁押、酷刑和强迫劳动等不人道待遇。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从2017年2月到2021年6月,美墨边境巡逻队拘留了近65万人未成年人,其中超过22万名未成年人被关押超过72小时。美国边境拘留所关于虐待的丑闻更是层出不穷,今年4月6日美国4家法律组织根据对25602名未成年人的采访报告显示,被拘禁的儿童经常被边境巡逻人员辱骂、推搡和踢打,许多儿童声称他们食用了过期的食物导致生病,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时,发烧、咳嗽和胃痛的孩子也无法等得到基本医疗护理。

  Politico对此评论称,孩子们想象到达美国时会找到避难所,期待在那里能够免于饥饿和警察的骚扰,然而,当他们到达美国边境时,他们被关在牢房里,在水泥地板上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在刺眼的灯光下挤着等待着边境警察的命令,这里是“没有孩子的地方”。

(责编: 欧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