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时政要闻

美国最新研究,戳破了“疫情流感化”的谎言!

发布时间:2022-12-01 17:30:00来源: 路路观察

  正文:

  防疫还有必要坚持下去吗?

  如果放在前年、去年,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毫无争议的。

  因为人命关天,因为对未知的恐惧,因为国外的惨状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反面案例,所以谁都知道,防疫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

  但是时间到了今天,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确定了。

  为啥?

  因为国外已经完全放开了啊,病毒变成了“大号流感”,无非就是咳嗽、打喷嚏、鼻塞嘛。

  新冠咱是没得过,但谁没感冒过呢?这有啥好怕的!

  于是,“人命关天”的前提不存在了,防疫的逻辑自然也就变了——

  用这么大的代价来防一个流感,值得吗?

  值得吗?

  如果以全国“半停摆”的代价,来防一个流感,当然是不值的。

  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病毒毒力真的弱化到了等同感冒,那国家为啥还要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坚持防疫?

  我们的决策者,我们的顶级医学专家,见识真的不如一个个键盘侠吗?

  咱们之所以没有顺势“共存”,根本原因只有一个——

  “大号流感论”是错的!

  下面咱们从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如今病毒毒性确实减弱了,表现的也多是我们熟悉的流感症状,但它真的等同于流感吗?

  有些人喜欢用英美的“共存”举例,那咱们就说英美。

  按照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的统计,去年8-10月,德尔塔毒株流行的时候,英国的死亡率为16人/10万人口,而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主要以致死率低的奥密克戎毒株为主,死亡率反而提到了22人/10万人口。

  相同的时间段,美国的染疫死亡率,也从40人/10万人口增加到了42人/10万人口。

  为啥重症率、致死率低了,死亡率还上升了呢?

  因为传播速度快啊,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感染者!

  所以如果算算总数的话,在相同时间内,奥密克戎流行期的死亡人数,其实是要远大于德尔塔的!

  大家想想,这种情况下,咱们国家如果放开防疫,会发生什么?

  首当其冲的,咱们的医院,平时一个流感季都能堵得人山人海,如果真的短期内疫情大爆发,肯定会被挤爆。

  也许年轻人很多是无症状,但我们的2.67亿老年人,重症比例会很高,到时候挤不进医院,该怎么办?

  还有,医疗资源都倾斜到汹涌决堤的疫情上了,其他有医疗需求的人群,老人、孕妇、儿童,还有其他慢性病人,又该怎么办?

  所以,简单把毒性减弱的疫情,等同于流感,是错误的。

  你不能光看毒性,还得看感染的规模和最终的死亡总数啊!

  这个所谓的“大号流感论”,不过是西方几个月前的一个过时结论,刚好被有心人大肆宣扬而已。

  你说它对吗?其实早就被西方国家的现实打脸了。

  比如上半年,当国内网络还在鼓吹“大号流感”的时候,本来躺平的德国突然又一个激灵站起来了,德国卫生部长当时还发了两条推特,说“感染后无需隔离的行政决定错!”“新冠不是流感!”

  但是你看,这个话就没人提。

  还有拜登不是宣布美国疫情结束了么?

  但转眼就延长了新冠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直到上个周末,福奇还在说,“美国肯定仍处于新冠疫情中”,所谓的“疫情结束”,只是因为美国的政治分裂,对公共卫生安全视而不见而已。

  如果只是“普通流感”,需要这么摇摆吗?

  再者说了,国家的权威结论,也早已经给“大号流感论”证伪了。

  10月份的时候,国家卫健委曾经给出过一个数据——

  目前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原始株、还是以往的变异株,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超额死亡还是比较高的,经研究在10万分之100以上。

  什么叫“超额死亡”呢?

  说通俗点,就是有些人本来可以不用死的,但因为疫情感染,以及疫情对卫生系统和社会资源的挤压,而导致的多余死亡!

  这个数字,如果乘以14亿的总人口,会带来多大的死亡总数?

  这是为啥疫情不等于“大号流感”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某种程度上,还要更可怕一些。

  那就是新冠带来的后遗症,即“长新冠”。

  到现在,我们面对这种病毒还不到三年时间,完全不了解病毒作用的机制,不了解病毒对我们身体的潜在影响,完全不知道谁会出现“长新冠”,症状是什么,会持续多久。

  每个感染者,事实上都是在拿身体赌博。

  有意思的是,那些鼓吹“大号流感论”的人,都在刻意回避或者否认这一点。

  但“长新冠”的存在,是有充分事实和科学依据的——

  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22%的“长新冠”患者因健康状况不佳而无法工作。

  而按照世卫组织估计,约10%到20%新冠患者可能患有中长期症状,如疲劳、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

  这个11月发表在英国《自然综述·肾病学》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也指出,“长新冠”可能会对感染者产生长达数十年的影响。

  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也佐证了这个观点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1月21日的报道,有科研团队利用核磁共振检查对比了过去半年有过感染史和从未有过感染史的人群,发现多数康复者脑部的恶业和脑干区域的微血管循环发生了变化。

  而这两个区域,跟语言、运动等高阶认知能力有关。

  在此之前,这个团队就已经发现,括海马体在内的大脑边缘系统会出现变化。

  这些研究,至少揭示了两个问题——

  好消息是,人类对“长新冠”终于有了初步的研究思路,知道该研究哪些区域了。

  坏消息是,“长新冠”是确定存在的,特别是反复感染的人群,有很大的几率会对包括大脑在内的人体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说白了,你以为你面对的是“流感”,但在咳嗽流涕这些“温柔”的症状背后,你不知道,它最终会怎么改变你的身体。

  一次感染,就是一次赌命。

  那么,在未知面前,是应该按照流感处理,干脆全面共存,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宁愿步子慢一些,根据实时影响逐步放开?

  所以,把当前的奥密克戎等同于“大号流感”,其实就是对疫情的歪曲。

  那么防疫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当然有!

  当然了,如今的防疫现实,和前年、去年,确实是不同的,病毒的传播特点以及大众对病毒的认知、对政策的预期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的防疫形势势必也会不同。

  但是不论如何,防疫都不是如那些鼓吹“大号流感”的人所说的,只有绝对的“封闭”和“躺平”。

  严格“清零”的下一步,也肯定不可能是骤然放松。

  别看国外现在似乎是歌照唱、舞照跳,但是当初一刀切地突然放开后,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现在的宗旨就是,这个代价,哪怕我们避免不了,也要尽可能降到最低。

  怎么降呢?

  小步慢跑,逐步放松,动态精准,循序渐进地调整防疫政策!

  哪怕步子谨慎一点,甚至保守一点,也好过以失控为代价的冒进!

  这是面对14亿人口,最稳妥、最负责的一个方案了。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