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缅怀铭记:抗日捐躯的台湾各民族同胞

李元梅 发布时间:2018-12-17 09:3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英雄,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分量极重,一直是他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12月13日是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全国人民祭奠30多万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与此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八年抗战,台湾同胞没有缺席。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时,遭到了台湾人民的抗击。这是武装抗日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图片来源:人民网

 

  图为1895年日本博文馆发行的《日清战争实记》,极力宣扬日本所发动的战争是“圣战”,美化日本侵略军;同时编造故事,极力丑化清军。摄影:李元梅

  历史不会因亲历者的老去而终结,真相不会在施暴者的抵赖中消失。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侵略战争强行侵占台湾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惨痛的一幕。台湾同胞在长达50年的抗日斗争中,先后有数十万人捐躯,以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民族史诗!

 
图为1931年日本殖民者编印的《雾社讨伐写真帖》。摄影:李元梅

  莫那鲁道:“雾社起义”发起人,埋骨青山,遗骸曾被当研究标本 

  台湾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森林及矿产资源丰富。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少数民族实行残酷的“理蕃” 政策,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屠杀征讨,将他们驱赶圈禁,与汉族同胞隔绝,派驻日本警察对他们施行监管统治,收缴武器,掠夺资源,强迫他们从事非人的劳动。

  由于不堪压榨和凌辱,莫那鲁道带领雾社族人,联合马赫坡、波瓦仑、斯固等多个部落,于1930年10月27日,利用殖民当局搞“神社祭日”、举办运动会的时机发动起义,引起巨大震动,史称“雾社起义”。

 
图中上为赛德克人的刀具,下为排湾人的刀具。摄影:李元梅

  起义爆发后,日本殖民当局出动军警1400多人,动用飞机大炮,甚至使用化学毒气残酷镇压。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莫那鲁道率起义同胞凭借山林险隘顽强抵抗36天。最后一批起义者烧毁自己的家园后,在马赫坡社后山岩窟集体自杀。莫那鲁道英勇不屈,在山洞内饮弹自尽。

  据统计,起义者共有343人战死,包括莫那鲁道本人在内有296人自杀身亡。1934年,莫那鲁道的遗骸被发现后,日本殖民当局残忍地将其曝晒,后运到当时的“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

  1973年,莫那鲁道终于归葬故乡。如今,人们除了可以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回顾这段悲壮历史,还可以在台湾南投县仁爱乡的雾社事件纪念公园里,缅怀这位台湾少数民族抗日英雄。

 

  图为日本东京东阳堂于1894至1896年发行的《风俗画报临时增刊》,以图画的方式记录了日军对台湾的侵占,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台湾军民的抵抗。摄影:李元梅

  若要救台湾,必先救祖国!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抗,开始了神圣的全民族抗战。

  台湾同胞除在岛内采取暴动、起义等方式继续坚持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外,还抱着“若要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纷纷来到祖国大陆,投身抗日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台湾同胞抗击外侮的英勇斗争,融入到了全民族抗战之中。”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黄志贤曾举例道,当年台湾将领李友邦率领义勇队,高举“保卫祖国、收复台湾”大旗,奋战在江浙闽;还有五万余名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大陆参加抗战,其中,杨诚、冯志坚、沈扶、朱天顺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感召下,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与大陆同胞齐心协力、并肩作战,直至迎来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

 
图为毛泽东和朱德在研究对日反攻作战。翻拍:李元梅

  1937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民主与北方青年》中谈到:“中国的抗战是要求得最后的胜利,这个胜利的范围,不限于山海关,不限于东北,还要包括台湾的解放。这是我们对准备抗战的意见。”大陆人民在坚持抗战的同时,也在积极支援台湾同胞在岛内的抗日活动。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抗战,终于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同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公会堂举行,遭受日本殖民统治达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历史证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命运和祖国命运休戚与共,台湾同胞与大陆同胞血脉相连。(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图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的小学生。摄影:李元梅

 
图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的小学生。摄影:李元梅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