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史

【藏北故事】深爱藏北高原这片热土

发布时间:2020-12-23 08:3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这是从北京开往拉萨的京藏列车到达拉萨站(唐召明2010年摄)

  茫茫藏北高原,高寒缺氧,被称为“生命禁区”。京藏火车呼啸而至,满载着各族旅客的欢声笑语。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通车运营。从这一天起,北京铁路局北京客运段京藏车队的姑娘小伙们,以及他们的T27/28次列车开始了北京西—石家庄—西安—兰州—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的“天路”之旅。

  2014年12月10日,全国铁路调整运行图后,这趟列车改为Z21/22次列车,他们又开始了北京西—石家庄北—太原—中卫(宁夏)—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拉萨的“天路”之旅。京藏列车全程也由4064公里缩短至3757公里,运行时间从最初的48小时缩短到46小时、44小时,直至41小时。

  截至2016年2月5日,京藏列车的车体由北京铁路局移交沈阳铁路局前,京藏列车的乘务员虽已换了好几批,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他们,为旅客带来温暖,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被旅客亲切地称为“天路彩虹”。

  蓝天,白云,皑皑雪山,雪域高原美景如画。然而,高原缺氧却是令人畏惧的现实。

  这是北京开往拉萨的京藏列车在通过唐古拉山区段时,乘务员池浩满在向旅客介绍唐古拉山的情况(唐召明2010年7月7日摄)

  京藏列车开始运营时,从北京出发,一个单程要穿过六省一市,行程约4000公里。从青海的玉珠峰到西藏的安多县,是550公里冻土地带。列车经过的唐古拉山,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老鹰飞不过的高山”。

  “上了藏北高原经常感到肩上像扛着一袋面一样沉重,很容易忘事,经常出现耳鸣、耳胀。”乘务员贺磊告诉我。

  虽然常年在高原上跑,但列车员们仍会或多或少有高原反应。有时扫地就会觉得胸闷气喘,有时不知不觉鼻血就流了下来。

  即使自己不舒服,但每当面对旅客,他们把这一切全抛在脑后,为旅客送去温暖,献上真情。

  2006年初,青藏铁路即将开通。时任北京铁路客运段京沪车队餐车长的彭海燕调任京藏车队二组任餐车长。

  京藏列车运营之初,已是不惑之年的彭海燕克服人手少、工作量大和高寒缺氧等难题,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带领3名餐车服务员和5名厨师,在每趟有800多名旅客的列车上,以“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热情,每天为旅客提供7顿正餐、4顿早餐,以及11顿乘务工作餐。


这是京藏车队五组餐车主任韩莉莉,在唐古拉山区段为旅客进行点菜服务(唐召明2010年8月8日摄)

  要让旅客在“天路”上能够吃到饭,还要让大家吃好饭,他们必须每天清晨5点起床开始忙碌。就连列车翻越世界上海拔最高铁路、沸点只有70摄氏度的唐古拉山区段时,也照样忙碌,并能在3小时之内接待300多名旅客先后就餐。他们创造了“天路”上的奇迹。

  回想京藏列车刚开始运营那几年,京藏列车到达拉萨是晚上7点左右,第二天早晨8点多从拉萨返回北京,列车只在拉萨停留一夜。许多乘务员跑了几年拉萨,却从没领略过“日光城”白天的风采,连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也只能看看外部的夜景。

  郑志刚,京藏车队三组优秀共产党党员、硬座车厢乘务员。他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熟记高原铁路沿途风光、历史、环保等知识,在跟车跑了300多趟藏北高原的值乘工作中担当起义务解说员的职责,以趟趟声情并茂的精彩解说,广受中外旅客赞扬,被称为“快乐大叔”。

  2010年,时年47岁的高士英已是京藏车队中年龄最大的乘务员。她放弃相对舒适的威海车队列车长职务,主动请缨来到“天路”列车当了一名广播员。她告诉我:“我还有3年就退休了。我愿意来当一名乘务员,不为别的,就是深爱藏北高原这片热土!”

  为了让藏族同胞上了车不生疏,京藏车队所有列车乘务员,都学习了藏语基本会话。遇到藏族旅客,都会主动用藏语问候,让他们有了到家的感觉。

  “到了高原,旅客都很兴奋,拍照、摄像,都怕错过了景点。但大多数旅客是第一次坐火车上高原,沿途景点不熟悉,有时可能会错过,有时还会搞错了方向。”原京藏车队队长龚福利说。

  因此,大家想出了一个点子,把什么时间列车会路过哪个景点,哪里最可能出现藏羚羊,看景色时最好在左边窗户还是右边窗户……都及时告诉旅客。

  来到餐车,你会看到餐车两端悬挂着带有布达拉宫和藏羚羊图案的西藏手工挂毯,还装饰了吉祥金刚结和中国结。

  这是列车长王宝山向藏族旅客介绍“新华影廊”图片。他和妻子李超同在京藏列车上为旅客服务,夫妻俩自京藏列车开通运营以来,一直比翼齐飞(唐召明2011年5月18日摄)

  很有纪念意义的是2011年5月16日,“新华影廊”20多幅图片首次登上京藏列车餐车两边上方。这是由新华社北京分社和北京铁路局联袂推出的京铁车厢图片展,旨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也是打造特色文化车厢、进行图片视觉传播的一种全新尝试。

  这年“暑运”期间,我再次登车采访。几位在内地读书的中学生看到设在餐车两边上方的“新华影廊”很是兴奋!他们边拍照,边谈论着家乡的变化。这些在北京、辽宁、山东等地上学的大学生及西藏班(校)的中学生假期回家,许多都乘坐火车。他们表示,京藏列车开通后成了藏族学生们回西藏的首选,既实惠又方便。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藏族女生曲珍兴奋地说:“我们现在是可以常回家看看了。”


这是内地求学回家度暑假的藏族学子,在京藏列车乘务员的组织下在进行对歌比赛(唐召明2010年7月4日摄)

  原北京西藏中学校长李士成曾给我算过一笔账,藏族学生从北京乘飞机回西藏,如果机票不打折,往返需要5000多元;而北京开往拉萨的列车通车后,如果买半价的学生硬坐车票,一个往返仅需500元左右,费用仅为过去的十分之一。

  京藏列车在“世界屋脊”的开通运营,拉近了雪域高原的距离,使唐蕃古道变成了观光的幸福之路。(中国西藏网 文、图/唐召明)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