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出炉
12月18日,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科普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科普经费平稳增长,政府拨款仍是主体。2017年全国科普经费筹集额160.05亿元,比2016年增加5.32%,政府拨款占全部经费筹集额的76.82%。其中,人均科普专项经费4.51元,比2016年增加0.03元。
科技部引智司科普工作负责人邱成利介绍,科普场馆快速增长,参观人数持续增加。2017年全国共有科普场馆1439个,较2016年增加46个。全国平均每96.60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科技馆共有6301.75万参观人次,比2016年增长11.61%;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共有1.42亿参观人次,比2016年增长28.85%。
与此同时,专职人员作用凸显,讲解人员占比提高。2017年全国科普专职人员22.70万人,其中,专职科普讲解人员3.12万人,占科普专职人员的13.74%。专职科普创作人员1.49万人,占科普专职人员的6.57%,全国科普兼职人员数量为156.75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以科技活动周为代表的群众性科普活动产生广泛社会影响。2017年各类科普活动参加人数共计7.71亿人次,比2016年增长6.30%。全国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数量达到8461个,参观人次达到878.65万。
据介绍,2017年,2065个科普类微博发布各类文章66.45万篇,阅读量达到44.09亿次。5488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发布各类文章87.49万篇,阅读量达到6.94亿次。此外,全国共出版科普图书1.41万种,全年累计发行科技类报纸4.91亿份,电视台播放科普(技)节目累计8.97万小时,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累计7.37万小时。2570个科普网站共发布各类文章136.71万篇,发布科普视频4.97万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世界海拔最高的天文科普站在西藏阿里挂牌
依托阿里天文台,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展了墨子号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并正在建设宇宙原初引力波探测试验站。[详细] -
点亮科技之光,更需民间星火
11月18日,被称为“中国诺贝尔奖”的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出。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等7位著名科学家获得这一由华裔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