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体“天涯海角”呈扁平形而非球形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消息,对NASA“新视野”号探测器日前传回图像进行的分析表明,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天体2014 MU69(绰号“天涯海角”)形状是扁平的,并非此前科学家判断的球形。
1月1日,“新视野”号以5万公里时速,从距离“天涯海角”仅3500公里处飞过,完成了人类探测史上最遥远的一次星际“邂逅”。新公布的照片就拍摄于“新视野”号飞离“天涯海角”时。
此前公布的图像显示,“天涯海角”表面呈淡红色,由两个球体连接而成,像个雪人,总长度31公里。但最新照片显示,这两个组成部分并非球体,而呈扁平形状。取名“天涯”的较大部分像巨大的煎饼,而取名“海角”的较小部分,像一个凹陷的核桃。
这被认为是“新视野”号飞越“天涯海角”的最重大发现之一。项目首席科学家艾伦·斯特恩说:“这些新图像提出了新的谜题——‘天涯海角’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人类此前从未探测到类似绕太阳运转的天体。”
该项目科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哈尔·韦弗认为:“这无疑会激发早期太阳系小行星形成的新理论。”
“新视野”号探测器于2006年1月从地球出发,旨在实现人类首次对冥王星等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天体的探测任务,寻找有关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线索。而“天涯海角”就位于柯伊伯带,距离太阳大约65亿公里,比冥王星还远约16亿公里。柯伊伯带被认为隐藏着大量冰冻岩石小天体,它们可能还完整保存着太阳系刚刚形成时的信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土星的一天“短”了6分钟
土星上的一天究竟有多长?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近日消息,美国科学家利用NASA“卡西尼”号探测器提供的新数据,给出了答案:10小时33分38秒,比20多年前的测量值短了约6分钟。[详细] -
“行星九”可能并不存在
天文学家曾假设存在一颗“行星九”,质量为地球的10倍多,其施加的引力使TNO的轨道聚集在一起。他们认为可能存在一颗质量为地球10倍多的行星,它施加的引力使这些TNO的轨道聚集在一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