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减少电催化剂“铁流失”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教授团队和高敏锐教授课题组通过对传统普鲁士蓝(PBA)材料进行氮气等离子体轰击,成功研制了一种富含氰基空位的高效析氧反应催化剂。这种氰基空位不仅能够调节PBA材料的局域电子结构和金属配位环境,还能够高效抑制铁活性物种在电循环过程中的流失。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析氧反应(OER)是光/电解水和金属空气电池等新能源存储与转化器件的关键半反应。发展廉价高效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进一步降低电极过电势、提升器件能量效率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材料缺陷工程能够调节催化剂的电负性、电荷分布以及配位环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提升催化剂性能的策略。设计新型缺陷结构,营造新的活性位形式,有望进一步优化既有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
研究人员以钼酸镍纳米棒为模板,首先制备出多孔的镍铁基PBA材料,随后对其进行氮气等离子体轰击,即可得到富含有氰基空位的PBA催化剂。通过多种表征手段,例如高分辨透射电镜、正电子湮灭技术、元素含量分析、以及尾气吸收检测等,确认这种新型氰基空位的形成。
电化学测试显示,经过氮气等离子体轰击60分钟的PBA样品,表现出最好的析氧反应活性,远优于其它高效的析氧反应催化剂,结构分析表明,这种高的析氧反应活性来源于氰基空位诱导产生的不饱和镍铁位点。进一步发现,不含氰基空位的PBA材料的铁活性物种会逐渐溶解到电解液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含有氰基空位PBA会大幅度抑制铁活性物种的流失,从而在析氧反应循环过程中自重构形成高活性的表面活性层,进而导致优异的OER活性和稳定性。
这一成果提供了一种新的制备高活性镍铁羟基氧化物的策略,并为发展新的缺陷类型提供了新的借鉴,为今后设计更加高效的氧析出反应催化剂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电解水制氢有了长寿命廉价催化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洪宪研究员和李灿院士团队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可在强酸条件下长寿命电催化分解水的廉价电催化剂,并有望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中应用。[详细] -
我学者发现金属纳米催化剂尺寸效应
由于金属纳米催化颗粒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随其尺寸同步改变,使得人们无法有效区分两种结构效应对催化反应活性、选择性的贡献以及对尺寸的依赖关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