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为国际形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国际时评)

任寰宇 发布时间:2019-06-15 10:20:00 人民日报

  6月14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比什凯克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并发表题为《凝心聚力 务实笃行 共创上海合作组织美好明天》的讲话,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指明前进方向。

  6年来,习近平主席出席历次上合组织峰会并发表讲话,深刻把握时代脉搏,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为上合组织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推动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在去年青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五项建议,系统阐述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丰富了合作理念,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描绘出上合组织进入历史新阶段的发展蓝图。一年来,各方积极响应和落实,各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民齐者强。”上合组织的未来,最终掌握在本组织各国人民手中。当前,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从“上海精神”中发掘智慧,从团结合作中获取力量,倡议各方携手努力将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安危共担、互利共赢、包容互鉴的典范。“四个典范”源自上合组织18年来脚踏实地、深耕细作的底气,源自各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汇聚实现共同目标的强大力量”的信念。

  “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的核心价值和共同理念。正是因为始终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合组织才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成为促进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繁荣的重要建设性力量。在单边主义横行、保护主义抬头、冷战思维回潮、各种霸凌行径严重冲击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当下,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的“上海精神”,愈发具有广泛而积极的示范效应。如同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指出的那样,上合组织的经验可以成为史上首个在不同经济体量、不同政治制度和不同文明的国家间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典范。

  增进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扩大利益汇合点;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及欧亚经济联盟等区域合作倡议深入对接;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不断深化相关领域合作,不断提升民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从理念到行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方与各方将以实实在在的努力,推动上合组织得到更大发展。

  18年风雨兼程,18载硕果累累。作为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上合组织走过不凡历程,已成为地区国家共同的家园,也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合组织将凝聚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的合力,展现应有的国际担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密切协调和配合,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促进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国际形势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为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道义高地容不下背信弃义(钟声)

    一些目光短浅的美国政客怕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反而亲手抛弃了曾经自我标榜的国际道义,让世人看清了什么叫见利忘义、什么叫背信弃义。美国对国际道义的扭曲和蔑视,暴露了一些美国政客极端实用主义的处事做派。[详细]
  • 携手开辟崭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国际时评)

    6月6日至8日,以“打造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在这里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席,吸引世界目光。[详细]
  • 在大变局中提升中俄关系

    中俄在复杂的地区和全球局势中寻求利益平衡,以维护与美等西方国家的相对均势。大变局中提升中俄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推动双边关系继往开来,进入新时代,为两国发展振兴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