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助力全面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20-06-30 09:23:00 深圳特区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对外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自今年7月23日起施行。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本次修订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开放水平。与2019年比,全国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压减比例17.5%,还有2条部分开放;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压减比例18.9%,还有1条部分开放。本期思与辨就该问题进行讨论。

  主持人:赵鑫

  嘉 宾:

  匡贤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长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张敬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释放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

  主持人:2017年到2019年,我国连续三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分别由63项、95项减至40项、37项,到今年,我国已经连续第四年缩减清单,这说明了什么?

  匡贤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最新一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负面清单从2019年的40条缩减到了33条,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则从37条缩减到了30条,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坚持开放不动摇的决心,也反映了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基本方向。我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的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走出一条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李长安: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本着“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原则,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对外商投资设立的限制性措施。很显然,负面清单上的项目类型越少,表明该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历程来看,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显然越来越高,外商投资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实际投资金额也越来越大。不断缩减负面清单,不仅释放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也是国内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一种自信表现。

  张敬伟:不断压缩两个负面清单,说明中国致力于持续完善外商投资环境,稳定外商投资预期,给予外商投资信心,也意味着中国通过营商环境的改善,给予跨国资本符合利益取向的选择,真正让外资“把根留住”。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跨国资本流动因疫情受阻的情势下,中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较早,市场颓势渐过,推动跨国资本在中国市场流动不仅有助于提振中国经济增长,也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预期。

  重点就是对过去投资准入门槛过高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提升开放水平

  主持人:与2019年版相比,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开放水平,为什么关注这几个方面?

  李长安: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一般是根据本国产业发展和国计民生需求的客观变化调整的。比如此次在金融领域,取消了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这是我国金融扩大对外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打破金融垄断、增强金融竞争力以及满足民众金融多元化需求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更多地引入外资,并不会对产业本身造成更大的冲击甚至危害。而农业领域中将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股比不低于34%,一方面能够增强外资投资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继续保持较高的控制力,对改善我国小麦生产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匡贤明:这几个领域是各方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领域,也属于我国目前投资限制相对较多的领域。因此,缩短负面清单,重点就是对过去投资准入门槛过高的领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降低投资门槛,提升开放水平。比如,在金融领域,我们已经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在基础设施领域,取消50万人口以上城市供排水管网的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规定。在农业领域,将小麦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须由中方控股放宽为中方股比不低于34%。对于外资来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在的投资机会,也是我国回应国际社会关切的务实行动。

  张敬伟:三大领域更开放,对中国有利,对跨国资本有利,也对经济全球化有利,可谓三方多赢。对中国而言,三大领域更开放,有助于补上三者短板,譬如服务业中取消部分金融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能够借鉴外部经验,提高金融业管理水平。同样,制造业领域,如放开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国汽车产业。我们是农业大国,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粗放发展问题,在此领域给予外资更多市场准入,能够提升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外资而言,能够进入上述三大领域,也为各路外资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提供了良机。对世界各国而言,开放与保护是一对矛盾,中国让外资进入本国产业的核心敏感领域,也有助于其他各国放开心胸拥抱全球资本,这才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义。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主持人:疫情之下,全球产业链受到严重冲击,此时我国再提压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会产生哪些影响?

  张敬伟:中国压减两个负面清单,一是通过实际行动打通经济全球化梗阻尤其是疏通跨国资本流动通道,阻遏逆全球化,为全球投资自由化树立标杆。二是赋能跨国资本突破逆全球化“围城”。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国,也是全球资本投资的乐土。疫情之下,投资自由化是冲破逆全球化围城的重要举措。要让资本流动起来,必须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打破全球投资困局。三是中国持续压减两个负面清单,不仅能够留住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外资存量,更能借力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吸引更多增量资本来华创业。吸引外资最重要的是给跨国资本提供更好的开放环境,提供理性选择的市场空间。

  李长安:此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产生了严重影响。持续压缩负面清单,对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事实上,自负面清单制度推出以来,随着清单项目的缩减,我国吸引外资的数额也在逐年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全国负面清单条目从63条缩减到33条,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从95条缩减到30条,与此同时,我国吸引外资从1363亿美元提升到1412亿美元。另外,外资投入的增加,也打破了产业链外移的不实之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匡贤明:疫情对全球供给链、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冲击。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调整产业链政策,强调产业链的区域化和本地化。如果各国都采取这个政策,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以邻为壑的格局,既不利于自身增长,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增长。我国进一步压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主动推进开放进程,提升开放水平,会产生两方面的效果。一是依托巨大的内需市场,我国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将带来巨大的新增市场空间,利好各经济技术,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积极影响。二是有助于推进我国自身改革。压减负面清单,不仅仅是为了引入外资,更是为了引入国际化的标准、服务,以此倒逼我国某些领域的更大改革,优化这些领域的资源配置,形成更强大的经济增长动力。可以预期,我国还将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包括继续压减清单长度,完善配套管理,实现与其他有关管理制度的无缝对接。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