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王春超 胡拥军 发布时间:2022-05-30 08:44:00 南方日报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按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是保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重中之重,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是从容应对复杂严峻形势的磐石,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政治任务。

  保障农业稳产增产关键在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坚持稳中求进保障农业稳产增产,关键在于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愈加凸显。

  一是要藏粮于地。既要保耕地面积,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明确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又要优化耕地质量,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优先将大中型灌区建成高标准农田,引导各地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支持将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资源适度有序开发为耕地。

  二是要藏粮于技。既要从源头抓良种良技,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决避免种业“卡脖子”问题,全面保障吃中国粮、用中国种;又要从过程抓耕作技术,着眼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积极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要解决利益机制问题,要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创新粮食产销区合作机制。

  保障农民稳步增收关键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坚持稳中求进保障农民稳步增收,关键在于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过程中,农民持续增收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要发挥政策帮扶的稳定器作用,既要保持政策帮扶的总体稳定性,按照在过渡期内“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继续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延续支持帮扶优惠政策,又要推动政策帮扶的衔接性,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二是要突出产业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既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又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支持农民在稳定脱贫基础上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

  保障农村稳定安宁关键在兜住兜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民生底线

  坚持“稳中求进”保障农村稳定安宁,关键在于兜住兜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民生底线,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促进农村社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善治优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要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乡村基层治理问题更加重要。

  一是要更加强调补齐短板,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着眼于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九个方面,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软硬件的短板弱项,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关爱联系制度。二是要更加强调数字普惠,着眼于数字赋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持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完善面向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体系。

  (作者分别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和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刘楠: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详细]
  •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U020220407328343190771.jpg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署,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详细]
  • 实现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意义非凡。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必须站在共同富裕的高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