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少数民族乐器 听过没见过
中国西藏网讯 近期,2018年新年特展“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民族文化宫开幕。展品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包括乐器、瓷器、书画、金银器、漆器、服饰、织锦、刺绣等等。
展品当中的乐器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广为人知,也有的则比较少见,或优雅精良,或简单质朴,造型各异,别具特色。
图为来自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羌笛。羌笛是一种竖吹乐器,用箭竹为材料制成,音色清脆高亢,有一种苍凉之感。唐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恰是这种意境的写照。
图为马头琴。马头琴常见于蒙古族民间弹奏,琴头多雕饰马头,也比较容易辨识。其声低沉婉转,似风吹,似马鸣,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这件线条优美的乐器名叫呼西塔尔,来自新疆喀什。琴身上的雕饰,看起来像上挑的眉毛,有种诙谐得意之感。
这是《打起手鼓唱起歌》里面所提到的手鼓。它的造型和音色对大众来说也较为熟悉。
艾捷克,也是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色民族乐器,主要用于演奏民间音乐和古典音乐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曲调。
图为牛头型哇呜
哇呜是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间乐器,造型小巧,便于携带,多用于吹奏民间小调。
展览位于北京民族文化宫主楼东二厅,周一至周五9:00-16:30开放,将持续至3月31日。有兴趣的观众不妨亲临现场,一睹真容。(中国西藏网 图、文/杨月云)
- 中国电信OTMS统一调度系统上线 光网智能运营国际领先
- 教育部印发 《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 如何打响上海四大品牌? 沈伟民:建立高标准以高标准引领供给
- 大江东:上海市委书记收"礼",引出相隔15年改革"对话"
- 许昆林:《实施方案》出台后 紧抓落实确保方案落地生根
-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2018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批复
- 市民反映年嘉湖隧道后在营盘路东风路口掉头耗时长
- 沈伟民:质监局将从制度完善 审查和落实等三个环节优化营商环境
- 中国船员在孟加拉湾突发疾病 中领馆紧急协调施救
- 到2020年上海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
- 去年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超八成
- 华裔拯救《洛杉矶时报》 美媒:富人热衷收购报纸
- 钢企实现"老树发新芽",背后有个生意经
- 把圆梦行动推向全国 奉贤成立350余万元扶贫基金项目
- 教育部:高校就业报告要有各专业就业率、就业去向、满意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