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旅游

古老集市 繁华气息

裴聪 央金 格桑伦珠 发布时间:2018-04-26 09:27:00来源: 西藏日报

冲赛康社区原党支部书记岗祖老人向现任冲赛康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拉珍讲述拉萨及冲赛康的发展与变化。

冲赛康批发市场一角。

冲赛康批发市场出入口。

在冲赛康批发市场,岗祖和拉珍了解来自新疆的商户买买提(左二)的生意状况、工作人员对商户服务的情况等。

冲赛康批发市场一角。

冲赛康批发市场一带充满藏式风情的人力三轮车。

白天,这里车水马龙、客流熙攘,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民族操着不同口音的商人云集于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随处可闻,如此热闹的场面仿佛是这座城市最律动的音符。

黑夜里,主干道上灯火通明,街角巷尾总是一片柔和的昏黄,门窗上百褶裙般的香布在夜风中轻舞飞扬,灯光下树与花的暗影幽幽浮动。

静与动总相宜。这就是位于北京东路的“冲赛康”,地处老城区最为繁华的地段。“冲赛康”,藏语意为“观街楼、集市”,是西藏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更有“雪域高原义乌”的美誉。

在这里有一位大家熟悉的岗祖老人,大家都习惯性地称他为老书记。1939年,岗祖出生于一座紧邻大昭寺的藏式小楼里,1962年至2014年一直在冲赛康居委会工作。从1987年开始担任冲赛康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岗祖一干就是27年。2014年退休后,他又担任拉萨冲赛康商贸有限公司经理一职。活到老,奉献到老,岗祖也因此被评为“最美老有所为人物”之一。

对于“冲赛康”的发展变化,老人有太多太多深刻的感受。

“‘冲赛康’以前是一片叫‘色穷当热’的沼泽地。在过去,从一家做生意的贵族大院和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的楼上,可以看到这里老百姓做交易的情况,久而久之,就把这里取名叫‘冲赛康’,意思为‘观街楼、集市’。”年近八旬的岗祖老人给记者细细说来。

虽然一直都是拉萨市的中心地段,但旧时的“冲赛康”却总是乱糟糟、脏兮兮的。当时,只有一些从农村来的商户在此出售萝卜、牛粪和陶罐等商品。尽管如此,那时这里依然是拉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站在冲赛康批发市场三楼的办公室,眺望窗外的街道和人群,勾起了岗祖老人多年前的记忆。“在我开始工作的时候,这里每天都会聚集很多的人,有来自康区的康巴人,来自后藏的日喀则人,来自藏北的牧民,还有附近的农民,人们拿着自家产的农畜产品、手工艺品和从尼泊尔带来的珠宝首饰在这里进行交易。那时候全区没有一个正规的商贸市场,‘冲赛康’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当时最为出名的商贸交易场所。”

改革开放前,岗祖在立新(绕赛)铁木合作社担任副社长兼冲赛康居委会副主任职务。“作为合作社一名技术人员,我每天的工资为2.5元,一个月下来可以拿到75元。妻子在另外一个合作社当裁缝,一天的工资是1.5元。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刚好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岗祖老人掐着手指算了一笔老账。为了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大儿子丹增从11岁时开始学习木匠手艺,每天可以领到七毛钱的工资。

改革开放后,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开始释放吸引的力量,来“冲赛康”进行贸易往来的人越来越多了,商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除有本地人出售酥油、牛肉、陶器外,逐渐出现一些摆地摊的外地人,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小商品由内地的商人带到拉萨,“冲赛康”越来越繁荣。后来,这些商户在平坝子上以石头垒起摊位及铁皮屋顶的小房子,形成了冲赛康综合市场的雏形。此后,平坝子迅速被临时商户的摊位占满。

“冲赛康”的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周围很多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也越来越开放,纷纷投身商海。丹增就是其中的一位,不满足做一名小小的木匠,与尼泊尔商人合作做起了生意,销售藏香和鼻烟,成为拉萨第一个批发藏香的商户。现在,年近60岁的丹增早已是拉萨有名的商人。

为规范管理临时摊位,1991年,拉萨市工商局兴建了一座当时西藏最完善的综合批发市场——一幢黄色的两层楼房“冲赛康综合市场”,拉萨人习惯于称其“冲赛康商场”,或简称为“冲赛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层楼房的商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2011年,城关区政府、西藏宏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冲赛康商贸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重建了冲赛康批发市场。现在,当人们提及“冲赛康”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冲赛康批发市场——西藏最大也最有名的小商品集散地。

目前,冲赛康批发市场共分为10大区域,一楼是食品区、二楼是百货区、三楼是服装区。在冲赛康批发市场不仅有新疆的干果、各种小食品、西藏产的酥油等,而且还有衣服、鞋帽、化妆品、小型电器等上万种商品,能满足消费者各类需求。

在冲赛康批发市场的一楼,来自新疆和田的维吾尔族小伙子买买提和岗祖老人是老相识。20年前,买买提跟随父母来到这里做生意,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藏语,加上勤快热情,干果摊的摊位增加到10个,经济收入也随之增加。

“冲赛康批发市场80%以上的商品来自义乌。在这里,批发商品的大部分商户来自浙江、甘肃、河南等地,很多商户都是这里的老商户,有的已经待了十几二十年。”同商户打了多年的交道,岗祖老人和很多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商人成了无话不说的老朋友。

在冲赛康批发市场的辐射下,该市场附近的夏萨苏巷、其米夏巷、吉日一巷,以及冲赛康巷,逐渐成为了分散的商业区。每当“三大节日”临近,前来批发商品的农牧民群众逐渐增多,平均每日人流量可达上万人。每年元月中旬是采购商品的高峰期,日均人流量高达2万人。

此外,“冲赛康”还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冲赛康”的岔路口,被形象地称为“流动的古玩市场”。在拥挤的人潮当中,商人将各式各样的珍宝珠子挂在胸前,大摇大摆地站在冲赛康市场的道路中间做生意。每个人既是买主也是卖主,每当看到一件中意的东西,就会直接上前欣赏把玩,互相交流。如果真有买卖之意,就会用西藏最具特色的“袖筒生意”讨价还价,表面上不动声色、风平浪静,只有会心的笑和轻声的耳语,而交易或许已经悄然谈妥。

见证“冲赛康”从贫穷到富足,从零落到繁华,岗祖不禁感叹道:“作为一个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居民,我亲眼看到、亲身体会了几十年来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相信‘冲赛康’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图片均由记者 格桑伦珠 裴聪 央金 摄)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