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时代 新梦想 > 图片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聆听来自改革第一村的感人故事

次仁顿珠 发布时间:2018-01-16 13:29: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2018年1月15日,“新时代 新梦想”全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来到了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40年前的冬天,小岗村严金昌等18位农民冒险在土地责任承包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由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大包干纪念馆 次仁顿珠摄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之歌,唱出了当时人民的心声。严金昌说:“当时搞大包干是为了填饱肚子,在生活的逼迫下,搞了大包干,把土地分到各家各户,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实现了农民种地自主权,实现了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原则,得到了党的好政策的支持。如今已过40年,在党的好政策下小岗村走向了富裕的道路,成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地农民也开起了农家果园、农家乐、农村淘宝等,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洋溢着幸福笑容的严金昌 次仁顿珠摄

  2004年,安徽省选派沈浩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小岗村的六年时间里,他一心一意为小岗村谋发展、为村民谋利益,使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次仁顿珠摄

  沈浩有着不断创新的改革思维,在小岗村先后修建公路,引进资源,集中土地。他一心为民,服务群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一生扎根基层、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只为当地农民谋利益;他团结农民、带领百姓走向富裕道路,赢得了当地村民的衷心爱戴。


沈浩同志简朴的办公室 次仁顿珠摄

  2006年底,沈浩在小岗村任职三年届满,村民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他们起草了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又一次用按下红手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愿望。98颗鲜红的手印,感动了组织,也感动了沈浩,他留了下来。2009年,沈浩在小岗村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了,小岗村民为了继续挽留他再次按下186颗红手印。沈浩又答应留了下来,还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之后不久,沈浩因积劳成疾,病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2009年11月,小岗村村民第三次按下红手印,强烈请求将沈浩的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


陈列馆中的沈浩石像 次仁顿珠摄

  改革开放至今40年,沈浩同志逝世也已过9年了,在这个充满感动故事的小村,大包干精神与沈浩精神永在,成为小岗村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中国西藏网 图、文/ 次仁顿珠)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