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闪光的足迹 好记者讲好故事 > 笔触故事

雪域高原真情永驻

陈卫国 发布时间:2018-01-02 15:1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五年的时间,作为中国西藏网的一员,我多次进藏采访,见证了西藏巨大的发展变化,也一次次被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感动,被基层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感动。雪域高原,每一次踏足,留下的都是满满真情,经久难忘。

  记得第一次进藏的时候,受一个朋友嘱托,去哲蚌寺寻找一个画寺庙壁画的画师。朋友一年前赴藏旅游的时候,在哲蚌寺为这位画师拍了照片,那时候还没有微信,朋友留下了画师的电话,约定回京之后冲洗完照片给画师寄过来。但是朋友回京之后,却打不通电话,联系不上那个画师,一直有些遗憾。正好一年之后赶上我进藏,就嘱托我帮忙去哲蚌寺寻找画师,不过我们都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在西藏期间,利用休息时间,我多次前往哲蚌寺,几乎走遍了每个角落,拿着手机翻拍的照片,连说加比划,不断询问寺庙的僧人和殿宇的施工人员,有没有见过这位画壁画的画师,每次都失望而归。

  离藏前一天,收拾完行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最后一次来到哲蚌寺,边走边拍边问,来到一座正在维修的殿堂前,再一次拿出手机,翻到那张照片,走到一位正在休息的工人面前,问有没有见过这个人,还没有描述完找他的原因,那个人就赶忙说:“我认识,我认识。他原来就是在这个寺庙里画壁画的。”幸福来得很突然,简直有点不敢相信,我赶忙请他带我去找画师,不过他说这边的壁画画完以后,画师就到其他寺庙去画了,现在已经不在这里。而更令人意外的是,正好画师的弟弟刚来到哲蚌寺工作,经过工人们帮忙寻找,终于找到了画师的弟弟,通过他了解到画师已经到其他寺庙画画,更换了智能手机,换了新的电话号码,也一直为没能留下我朋友的电话而遗憾。欣喜之余,我马上联系朋友,让他们互加微信,画师瞬间就收到了迟到一年的照片,两个人都圆了一年前的心愿。

  一年的时间,西藏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先需要通过邮箱或者邮寄的方式传照片,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让照片通过手机网络瞬间可以传到接收者手中。京藏两地的人们,联系更加便捷,交流更加通畅。

  五年前,自己一人从拉萨乘车去桑耶寺采访拍摄,那时候交通、旅游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从桑耶寺返回拉萨的大巴车,最晚一趟是下午两点钟。由于拍摄采访的素材比较多,错过了回程的车辆,正在着急询问村民如何能通过其他方式返回拉萨的时候,有热心的村民积极主动联系已经返程的大巴车司机,在得知他们返程中间会停靠一座寺庙等待乘车的信众朝拜寺庙,那位村民主动提出可以开自己的车送我到那座寺庙,朴实的话语,坚毅的态度,让我十分感动。

  到达寺庙,赶上大巴车之后,我拿出钱包要支付给他车费,而他说什么也不要,说能够帮到我,顺利赶上大巴车,他也很高兴,并不是为了求回报。一面之缘,对一个陌生人竭诚帮助,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再次感动了我。

  五年过去了,山南已撤地设市,交通、旅游变得越来越发达。12月8日,泽贡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行,今后从山南到拉萨只需1.5小时。泽贡高等级公路也成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雪域高原开通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进一步提升了藏中南环线旅游的交通基础条件,也极大地方便了山南与拉萨两地群众的交流交融。

  五年的时间,每一次采访之行,都能收获满满的感动,感动于精准扶贫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实惠;感动于党员致富带头人不忘乡亲,带领大家同奔小康路;感动于民族团结的繁荣景象,民族团结之花在雪域高原盛放;感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偏远山沟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善,家家户户五星红旗飘扬,诉说着今日的幸福生活;感动于驻村干部一心为民的艰苦工作,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

  每一次的离开,都能留下难忘的记忆。蓝天、白云、雪山、流水,时时回闪在脑海中。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光影变幻,人来人往,但雪域高原那份真情,永不变质,历久弥香。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