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0 > 玉树地震十周年 > 本网聚焦

玉树地震十年祭:涅槃重生

土登扎西 发布时间:2020-04-14 20:17: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2010年4月14日,一场7.1级大地震突然袭击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在这次地震中,玉树全域受到重创,近三千人死亡失踪,古建筑和居民房屋等诸多建筑遭到严重损毁,不断增加的数字记录这场劫难的同时也在扣紧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的党和政府迅速采取行动,调派军队快速驰援,确保救灾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灾区,使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得到救助与支持。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也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以支持玉树百姓挺过难关。四月的玉树,天气虽未转暖,但玉树人民在全国的帮助与支持下收获了足以与天灾、严寒进行抗争的浓浓温情。


图为如今的玉树(2020年4月1日拍摄) 摄影:土登扎西

  转眼间,玉树地震已过去十年。十年间,在党和政府、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下,玉树完成了灾后重建。一个绿色、幸福、和谐的现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头,见证了灾后重建的奇迹。

  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与玉树人民的不懈努力,玉树的灾后重建目标在三年内就得以实现,共完成投资447.54亿元、1248个重建项目,是玉树1951年至2009年58年投资总和的8倍,灾后重建规划目标全面实现。灾后重建以来,国家电网投资50余亿元,相继建成玉树与青海主网联网等工程,使玉树电网从35千伏升级到330千伏现代化电网,实现了玉树州46个乡镇、155个行政村大电网覆盖。共玉高速建成通车,州县二级油路全部覆盖,乡镇和行政村道路畅通率100%,玉树州迎来交通建设史上的黄金时期,建成市政道路235公里、各类管网1482公里,112个水利项目全部完工。45个贫困村、3.8万贫困人口、16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得以解决。

  诸多奇迹正发生在这座高原小城里,使之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也在大幅提升,脱贫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绩。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社会扶贫、雨露计划……“十二五”期间,玉树共落实各类项目资金8.38亿元,涵盖养殖业、种植业、商铺租赁业、服务业、运输业等五大类项目,覆盖全州6市县46个乡镇,累计扶持贫困户21.5万人,解决了6.9万人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党的民族政策帮扶下,玉树不仅实现了灾后崛起,而且实现了转型发展的跨越。特别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不懈怠、不松劲、不歇脚,就像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一样,全身心投入这场攻坚战。”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表示。

  十年时间,面对教育和健康两个最大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玉树合理配置资源,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及布局调整工程,中小学标准化及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重大工程,全州实现全面精准控辍保学,异地办学累积送出学生6174人;医疗卫生建设提质增速,十年来累计培训医务人员1300余人次,现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86所,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州人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62.9岁上升至目前的68.8岁,主要健康指标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放眼新玉树,入目皆是特色十足的民居,现代化气息浓郁的校园、医院,纵横交错的宽阔道路。玉树10年的发展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员干部积极作为,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实干精神扛起了难度前所未有的重建任务;援建队伍鼎力支持,在文化、教育、科技、人文、产业等领域给予全方位、多层次的帮助;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播撒大爱,共同书写了“玉树奇迹”。

  天灾残酷,但人间有情,玉树不倒;立足现在,脱贫攻坚路上,玉树不少;展望未来,发展与奋进的新时代,玉树更好。(中国西藏网 文/土登扎西)

  

(责编: 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玉树,今天是你的生日

    玉树,今天是你的生日   4月14日   对我不仅仅是一个日历   而是天空后面的天空   是时间背后的坚持 [详细]
  • 幸福玉树:康巴人家跨新年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街道办事处团结村有一户5口人家的“五星级文明户”。男主人叫巴尼玛,爱人叫旦周措毛,两人年近50,有三个女儿。他们每天伴着太阳升起各奔忙碌,又披着杏黄色的晚霞归家。[详细]
  • 大美青海幸福玉树:相亲相爱的结古人家

    调整大小8f770b703002b659e359be3ec52be83.jpg
    索南旦周今年67岁,长得浓眉大眼、鼻梁高挺,身体除膝关节有点病症外,还算硬朗。他是土生土长的结古人,以畜产品及虫草生意为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