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

坚守初心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1-05-09 09:44:00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张连印——

  18年让荒山变青山

  记者 郑洋洋

  雁门关外,长城脚下,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北梁,76岁的张连印顾不上擦汗,肩扛铁锹,穿梭于林木之间。他要将苗木基地里的树苗移栽到荒地上。

  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张连印退休后,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左云县张家场村植树,至今已经18年了。“我是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是乡亲们把我送去参军,从部队退下来后,我要为父老乡亲们做些事。”他说。

  “左云县的海拔和纬度较高,4月,温湿度正合适,栽下苗后很快就能发芽。”谈起种树,张连印早已成为行家。张连印回到家乡时,张家场村有土地1.7万余亩,耕地占36%,其余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张连印下决心改善家乡生态:缺水,他就打了8眼机井、修建灌溉防水渠3500余米;苗木太贵,他干脆自己建了300余亩的育苗基地;没有资金,他把全部积蓄投入其中,还动员儿女拿出了部分工资。在张连印的带动下,县里不少干部、群众都加入了种树队伍。

  回乡18年,张连印共植树205万株。左云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池恒广说,“他总是精力旺盛,走起路来快得像年轻人。”

  如今,数不尽的樟子松、油松、沙棘,已经把荒山、荒坡变成了林地。张连印说,“我在这里多种一棵树,就多培养一名环境‘卫士’。”

  吴志花——

  用心服务社区居民

  记者 胡 健

  2017年8月14日,吴志花牢牢地记着这个日子。那天,山西省怀仁市同仁家园社区成立,她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同仁家园是棚户区改造的民生工程,也是怀仁市人口规模最大的社区,辖区共有12个居民小区11548户近3万人,居住的几乎都是小峪、王坪、新峪等煤矿员工的家庭。

  上任时,吴志花除了兜里有一枚公章,要人没人,要房没房。经过努力,落实了办公用房,吴志花马上开始组建壮大队伍,第一批就招了36名网格员。网格员王秀风回忆:“吴书记带着我们一组一组地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登记居民信息,建起了一楼一册、一格一图、一户一档的百姓家庭档案。”

  吴志花根据社区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个涵盖居民姓名、年龄、家庭成员、健康情况、困难情况等近20类信息的电子表格,同时建立20个微信群,随时关注困难居民,引导邻里互帮互助,共议共商社区事务。

  社区靠群众,群众靠带动,带动靠活动。在同仁家园社区,春节写春联、送福字,端午节赛旱地龙舟,国庆节组织大联欢……各类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居民热情参与。在吴志花带领下,同仁家园社区登上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荣誉榜,吴志花也成长为“山西省最美社区干部”。

  李国平——

  为创新尝试一次又一次

  记者 付明丽

  今年5月,李国平的荣誉又添一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李国平说。

  李国平是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研究员,二十六年如一日,从事不锈钢的新品开发和应用推广。从长江三峡工程到港珠澳大桥,都能看到他和团队研发的不锈钢产品。

  “双相不锈钢就像我的孩子,它的每一次成长都牵动着我的心。”李国平的办公室柜子里放着一些废钢带,它们见证了每次技术创新背后的一次又一次尝试。

  大学毕业后,李国平被分配至太钢四轧厂。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调至钢研所。“一开始对不锈钢一无所知,我就每天抄书,一遍遍地背。”李国平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国平带领团队开发了双相、耐热、高氮等一系列资源节约型高性能不锈钢,满足了石化、造船、核电等多行业需求。

  近年来,李国平见证了“硬币钢”“笔尖钢”“手撕钢”等特种钢材的诞生。李国平说,“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我们会继续创新不锈钢生产工艺、拓展应用领域,让不锈钢产品更好服务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华社评论员:传承红色血脉,续写先烈荣光

    “红色”是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铮铮誓言,是数千万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共和国旗帜。[详细]
  • 在不懈奋斗中赓续红色血脉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积淀下来的红色传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前后相继、血脉相连,都蕴含着使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内在力量,它们和其他革命精神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