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 西藏篇

西藏:“桃花源”里盛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发布时间:2021-02-02 23:5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朋曲河蜿蜒奔腾,硬生生地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冲出深深的沟壑。河岸两畔、山腰处,房屋鳞次栉比,红蓝屋顶交相辉映。梯田层层叠叠,原始森林遍布,四季如春,远山如黛,薄雾轻笼,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间妙景。


图为美丽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

  这现实版的“桃花源”,就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宁静美好的背后,一群藏青蓝常年穿梭在村户田野,维护着辖区的安全和谐稳定,他们就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陈塘边境派出所的民警。

  2019年,该所荣获“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21年1月19日荣获全国 “第八批全国民族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荣誉催人奋进,也见证了奋斗的足迹。

  陈塘镇曾被称为“陆路孤岛”,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民自给自足,仅靠村规民约规范生产生活。2007年,派出所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村民们对这个新进群体了解不多,有些排斥,派出所的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困难,增强村民的认同感,成为了派出所的当务之急。

  派出所民警们决心从小事做起,走村入户,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着想,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不搞盆景、多办实事。


图为蜿蜒曲折的朋曲河

  由于陈塘镇是依山而建,因此整个小镇基本都是崎岖狭窄的山路,派出所通往山脚的路有1600多级台阶。几公里的走访距离,往往会耗费两三个小时,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 是民警们的工作常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1600多级坑洼不平的台阶也变得光滑平整,驻地成了故乡,群众成了亲人。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民警们早已熟记于心,进田地、修水渠、送主副食、送药品……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派出所民警的身影,民警的手机号码成为了“110”“百事通”。

  “村民生活质量不仅要提高,钱袋子也要鼓起来。” 陈塘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康林说,随着陈塘镇交通设施不断完善,派出所的扶贫帮困工作也不断推进。


图为民警在帮助群众收鸡爪谷

  派出所积极联系外地劳动部门为当地夏尔巴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协同镇党委政府共同与贫困群众结成“2+1”扶贫对子,手把手教授农业知识,扶持夏尔巴群众种植鸡爪谷、土豆等特色农产品;指导村民开设夏尔巴“农家乐”式餐馆5个、家庭旅馆6个、民族特色工艺品商铺4个,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走进来,让更多的陈塘特产走出去,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现在,陈塘镇人均纯收入由6年前的3000元突破至20000余元,并在2018年成功脱贫摘帽,陈塘沟几代人的小康梦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渐趋清晰。


图为民警在向当地居民进行法制宣传

  陈塘镇的居民喜欢在屋顶悬挂色彩鲜艳的五星红旗。于是,每次巡逻走访,民警们都会带上数面国旗,及时为村民更换因风吹日晒褪色的国旗,让美丽的红色始终是边陲小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个月的1日和重要节日,陈塘镇群众都会不约而同地穿上民族服装,与派出所民警一起升国旗、一起开展联谊活动,大家同守边关、共建家园,信念与信心历久愈固。

  “老奶奶,看镜头,保持住,不要动。”2020年12月初,得知辖区一位名叫朗康的90岁高龄老人丢失了身份证,派出所民警立刻上门帮助办理。整理妆容、梳理头发、调整座位……看着相机屏幕里的自己,老奶奶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图为陈塘镇派出所民警在帮修新房的群众和水泥

  穿梭在陈塘镇的巷子里,这样的情景时常出现:走访时看见村民炉子上的水壶开了,民警就自然而然地将它灌到暖壶里;看见村民忙着秋收,民警们就自然而然地撸起袖子挽起裤脚下到田里帮忙;孩子们见到民警,会开心地与民警分享学校里的趣事……

  14年了,派出所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为人民服务的底色早已深深镌刻在每一位民警的心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正在陈塘沟绚烂绽放。(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龙小凤 彭维熙)

(责编: 龙真多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