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2 > 深度

万山磅礴看主峰 雪域十载向复兴

发布时间:2022-10-15 15:21: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聚焦西藏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为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西藏各族人民心手相牵,阔步前行,直面新时代赋予的新命题,奔赴浩荡新征程——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西藏十年非凡巨变,不只是关乎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凝神谛听,大时代的洪涛巨浪,蕴藏着每一个个体的命运交响。翻开西藏史籍,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大多是王公贵胄,抑或高僧活佛、圣人先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进入新时代,西藏的历史正在被广大人民书写。

  回溯激荡人心的时代跫音,聆听逐梦雪域的非凡故事,致敬西藏十年,献礼党的二十大。

   

  “要是母亲真爱我,把我送进佛门吧,因为人间的生活,比进入地狱还难……”

  当白玛玉珍道出农奴的心声——把人生寄托于宗教的拯救,西洛卓玛的歌声中唱出了不一样的思考——

  “天上的极乐世界,真的有那么幸福?看那些喇嘛活佛,都返身回到人间……”

  这就是旧西藏的曲调、旧西藏的人,有悲伤的迷茫,还有朦胧的觉醒。

  1938年的一个夏日,一户贫苦牧民家里传出新生男婴的声声啼哭,飘逝在藏北高原万里呼啸的长风中。

  为奴为仆,在生死边缘挣扎呼号,他延续着西藏百万农奴世代注定的命运,直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

  后来,这个青年成长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农奴出身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

  在新西藏,昔日农奴可以成为国家领导人,守边人可以被授予党内最高荣誉,农家女可以成为世界冠军,脱贫户可以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代巨变与自强不息,成就了一段段当代传奇。

  西藏,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自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历经民主改革、成立自治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创造了彪炳千秋、利泽万代、亘古未有的历史功绩。 

  01高瞻远瞩:历史关头的科学指引

  审时度势:党的治藏方略与时俱进 

  拂去千年的尘埃,隐藏在雪山、荒原、湖畔的岩画,依稀可见象征太阳的符号。专家说,那是高原先民对太阳的崇拜。

  千年之后,西藏人民将对太阳的精神寄托赋予了共产党——

  “太阳啊霞光万丈,雄鹰啊展翅飞翔;高原春光无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革命道路多宽广。毛主席呀红太阳,救星就是共产党……”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每到历史关头,总有一种引领,决断方向、掌舵全局。

  和平解放71年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关注西藏发展,关心西藏人民。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上,古老又年轻的西藏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

  如何确定西藏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

  如何不断推进西藏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西藏怎样如期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如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守护好地球第三极?

  如何加快边境地区建设,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领导西藏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对关乎西藏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新的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为西藏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把舵领航——

  2013年3月,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

  2015年8月,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的治藏方略这一重大命题并系统阐述其具体内容。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鲜明提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用“十个必须”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对党治藏稳藏兴藏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创新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集中体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1年7月下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西藏。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02交流融合:一只陶罐与一条古街

  以心换心:一次拜见与一幅唐卡

  西藏博物馆里,“镇馆之宝”——昌都卡若遗址双体陶罐静置一隅,古朴丰盈的联体造型诉说着高原先民跨越山河、交流融合的往事。

  5000年前,卡若人从黄河走来,在藏东高原、澜沧江畔,筑造半地穴房屋,烧制彩陶,耕种小米,饲养家猪,与西藏高原原始居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卡若文化。

  考古实证,远古时代的西藏高原并非“化外之地”,而是与同时期的黄河上游等地区相互依存、交流密切。

  从古至今,在雪域高原,中华民族水乳交融的故事从未中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

  2015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习近平希望年轻的班禅在中南海感受到家人般的接待。接见中,习近平希望班禅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2019年10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班禅和扎什伦布寺向党中央敬献唐卡,唐卡主题是“班禅向习近平总书记敬献哈达”,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对人民领袖的衷心爱戴、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十年来,西藏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和规划,选树表彰民族团结模范,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加快建设,挖掘考证、整理研究、读本编写、宣传教育工程稳步实施,民族团结“九进”活动扎实推进,“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前儿童、中小学生以及基层组织中全面推广普及。

  如今,俯瞰拉萨古城,繁华千年的八廓街勾勒出雪域文明的时光年轮,周边聚集着百余个多民族群众共同居住的大小院落。玛康大院内,60多户100多名各族群众比邻而居;鲁固社区里,藏、汉、回、门巴、维吾尔、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居民相守相助。

  八廓街大院只是一帧缩影,十年来,从雅江之畔到珠峰脚下,从羌塘高原到雅砻河谷,从“藏东明珠”到“世界屋脊的屋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西藏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开新局,凝聚起共同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03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开放发展:“高原丝路”到“一带一路”

  1949年的中国,大局虽定,民生凋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让这个国家的亿万人民吃饱饭、富裕起来,是一道前无古人、近无借鉴的旷世难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持续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曾经,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的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

  能破除贫困枷锁的,只有唯一的利器——发展。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苦瘠之地三岩片区,世代生息于此的人,最能理解什么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2018年,西藏作出实施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搬迁的决策。金沙江畔离群索居的1.1万余名三岩群众,终于有机会“逆天改命”。

  “高原孤岛”墨脱,深藏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每年八九个月大雪封山,自古交通阻塞,物资奇缺。出行人背马驮,路上蚂蟥毒蛇,人们祖祖辈辈都在追问——“路在何方”?

  2013年,扎墨公路建成通车;2021年,派墨公路全线贯通。路,从梦里到了脚下。公路一通天地宽,墨脱摘掉了“中国唯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发展意愿,不仅解决其物质贫困,更解决其精神贫困?西藏始终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我们行了万里路,学到了许多知识,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更加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贫困的命运。”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京藏宏志班”孩子的日记里,“志智双扶”的希望正在生根发芽。

  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脱贫后,西藏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成果巩固成效显著:2021年,西藏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53.82亿元,实施项目2126个;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安排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项目293个、投入资金30.86亿元,建成配套产业2300个。

  在“雪域桃源”林芝市嘎拉村,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围绕嘎拉桃花源、农业综合体等项目不断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曾经,林芝作为茶马古道滇藏路线的一站,见证过这条古老文明孔道上的历史尘烟。在建党百年之际,这座城市又一次见证了历史:雪域高原再添新“天路”——拉林铁路,世界屋脊进入“复兴号”时代。

  西藏是历史上的“高原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更是中国与南亚国家交往的重要门户,同时,西藏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面向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枢纽。

  近年来,西藏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创建“三区一高地”,引领全区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积极发挥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自觉把西藏工作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向内联通、向外开放的总体布局之中,努力推动西藏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香格里拉经济圈、陕甘宁经济圈,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吸引更多企业落户西藏、投资兴业。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助力更高质量的发展。

  ——大力推进“数字西藏”建设,积极培育特色数字产业,尽快融入“东数西算”工程。

  ——深化对外宣传工作,有形有感有效讲好西藏故事,全面展示新时代新西藏良好形象,深度融入和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西藏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挥,在落实国家使命和国家战略中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彰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04生态移民搬迁:人往南迁,羊往北走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生态惠民

  纳木错北岸,满壁岩画,鹿与牦牛、藏羚羊灵动跃然,马背上,猎人弯弓引箭。

  迁徙、游牧、狩猎,雪域牧民世代沿袭。

  白玛老人不知道,千年、万年前,高原先民经历了什么样的迁徙。然而,在他70多年的人生中有两次迁徙刻骨铭心:一次向北迁,为生计所迫;一次往南走,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

  藏北无人区,曾被人称作“天地相连的尽头”。

  20世纪70年代,人口集中、牛多草少,为寻找生存领地,时任嘎措乡书记的白玛,带着300多名牧民和3万多头牲畜,走在挺进藏北的迁徙队伍里。

  这一走,就是3年,顶风冒雪、幕天席地、筚路蓝缕。

  “有的人鞋子丢了,只能光着脚继续走。”终点,就是那片荒原——后来成立双湖县城的地方。

  落脚有了新家,能活下去了。要活得好,却很难。

  没路,没水,没电,牛羊圈都要现垒,连石头,都要一块块背上海拔5000多米的草场。

  双湖县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县,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

  2019年,西藏极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正式开始实施,毫无悬念,双湖县嘎措乡在首批搬迁名单之列。

  白玛和乡亲们从高原“生命禁区”,搬到海拔3600米的贡嘎县森布日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解决生活困难和高原草场退化问题的同时,将更好的生存空间还给了野生动物。

  这一次迁徙,他们只用了两三天。

  人往南迁,羊往北走,书写了一段藏北无人区从开发建设到回归生态的变迁史。

  而这只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片断。

  在藏东高原,不同于“逐鹿高原”的先民,“马鹿天使”向秋拉姆与国际上一度认为灭绝的西藏马鹿“一次邂逅,终身守护”,书写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高原人鹿情缘。

  在拉萨南北山和“两江四河”流域,绿化工程如火如荼,森林覆盖率提高至12.3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47.14%。

  放眼西藏,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呈现恢复性增长。黑颈鹤由不到3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藏羚羊增长到30余万只。

  放眼西藏,绿水青山,不仅是展示生态西藏的名片,更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让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十年来,西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与建设谱写新篇章。《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显示,西藏自治区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十年来,西藏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年来,西藏坚持生态为民、生态富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以来累计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70余万个,年人均补助3500元,让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端上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

  ……

  “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西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全方位进步。

  这十年,西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实、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有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飞速发展,全区生态文明思想认识程度之深、生态保护力度之大、执法监管尺度之严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05卓嘎、央宗: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军民同心:兴边固防,强边富民

  玉麦,一个处在喜马拉雅山崇山峻岭之中的边境乡。进出玉麦要翻过重重雪山,冬季来临,通往外界的路就会被积雪覆盖。

  曾经,34年里,玉麦乡只有桑杰曲巴一家人。

  只有一户人的家乡是冷寂凄美的,与世隔绝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桑杰曲巴的家却始终坚如磐石。

  数十年的岁月,卓嘎、央宗姐妹和父亲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将国旗插遍走过的每一条巡边路。

  21年前,77岁的桑杰曲巴老人怀着对玉麦的热望离开了人世。

  “守护玉麦的土地,就是守护这个国家。”

  “党和政府时刻把我们的冷暖记心上,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家园守丢了。”

  卓嘎、央宗姐妹俩谨记父亲遗志,留在玉麦继续守护。

  “当时阿爸问,我们姐妹要是嫁出玉麦,那么谁来放牧守边?于是我们都嫁在了玉麦,向阿爸发誓,一生守在玉麦,让五星红旗永远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

  岁月的河流在玉麦经久不息地流淌,卓嘎、央宗姐妹见证了玉麦的沧桑巨变。她们明白,幸福生活离不开党中央的特殊关怀。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卓嘎、央宗姐妹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为国守边的经历体会和家乡的发展变化,表达同乡亲们一起继续坚持放牧守边、报答党恩的决心。

  2017年10月29日是姐妹俩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给她们回信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玉麦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三人乡”,如今已有60多户、200多人。与全国其他边境地区一样,玉麦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开始逐一实现。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争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人民群众是守边固边兴边强边的基础,人民子弟兵则是固边强边的根本保障。西藏作为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无数个边境村庄的幸福美丽家园,需要更坚强的保卫。

  一代代人民子弟兵扎根西藏,与各族群众一同让党旗在祖国边境高高飘扬。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边民加入巡边队伍,和驻军官兵一起巡逻。人人是哨兵、家家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生产就是执勤、放牧就是巡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玉麦只是西藏固边兴边富民工作成效的一个代表。变化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关怀的结果。

  “要加强边境地区建设,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西藏边境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边境地区建设,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要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族群众扎根边陲、守护国土、建设家乡。”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藏边境地区的投入逐年增加。“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下达西藏兴边富民行动资金26.9亿元,西藏财政配套20.2亿元,全部整合用于西藏脱贫攻坚和边境小康村建设。

  近年来,西藏边境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边境一线村民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1.26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高标准建成624个边境小康村;21个边境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84.5%,17个边境县城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在80%以上;建制村通光纤率和4G信号覆盖率都在99%以上;所有边境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了公路;主电网已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就近入学、就医等公共服务也越来越便捷。

  边境兴则边疆稳,边民富则边防固。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边富民重要论述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关怀下,在全国各兄弟省市大力支援下,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西藏边境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边境一线,万千干部群众扎根边陲,一座守土卫国的坚强堡垒已然筑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一道兴边富民的亮丽风景正在形成。

  结束语:这是不平凡的十年,这是注定载入史册的十年。

  非凡十年波澜壮阔,复兴伟力奔腾磅礴。十年来,高原儿女团结一心迈向新征程——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带领西藏360多万各族儿女的伟大奔赴。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各族人民必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同心携手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中国西藏网 记者/李元梅 许娜 隋艺斐)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十年·新生活】快递“快”起来

    餐桌上的食材更多且更新鲜了,家门口的路通了,收入增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成果深入惠及各族人民,伴随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持续提高,日常生活中也逐渐发生新变化。[详细]
  • 西藏这十年: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详细]
  • 西藏这十年:西藏体育事业迈出了跨越式发展的铿锵步伐

    68511.png
    10月10日,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在拉萨举行。发布会介绍,2013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体育事业项目投入52.37亿元,为高原特色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