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 > 相关解读

专家解读白皮书:为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发布时间:2024-01-05 22:5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下文简称“白皮书”)发布后,在第七届西藏智库国际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热议西藏现代化建设在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探讨西藏实现高质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言献策。

  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围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彬表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主线的历史背景下,西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最具时代的鲜明主题,内涵非常丰富,是西藏工作发展到新时代的历史产物,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实践的总概括和总要求。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肖杰认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成功实践不仅有利于西藏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而且在战略层面为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提供了保障。

  西藏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岩认为,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等新材料,推进藏族近现代史研究,可以助益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充分挖掘、保护、利用、传承好西藏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助理研究员裴儒弟建议继续挖掘西藏边境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边境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创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旅游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研究员王剑峰表示,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西藏依托其资源禀赋和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各族群众的主体作用,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让西藏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专家们看来,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西藏的人权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极大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进步,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西藏各民族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西藏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浙江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教授沈桂萍表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推动西藏文化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推动各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塑造了西藏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面貌。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员边巴拉姆表示,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西藏妇女权益保障从无到有进入法治化轨道,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广泛赋权为西藏妇女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西藏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发展权进行全方位保障。

  尤其在教育方面,获得很多专家的关注。经过深入调研,西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一级巡视员)、研究员吴庆军发现,西藏各地各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学以及相关活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合度较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成效明显。

  “寄宿制教育恰恰是西藏高质量发展与人权保障的一种体现。”四川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拉加当周表示,西藏寄宿制教育的发展成就正是党的治藏方略在西藏得到成功实践的生动缩影。西藏寄宿制教育遵循了教育客观规律,蕴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承载着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本质属性,且契合西藏特殊区情,符合西藏人民根本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于明潇也表示,西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西藏各族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新时代的教育公平,让各族群众享受教育发展的成果。

  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对于“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陈井安建议,通过区域协同共建青藏高原全域“绿水青山”,扩大“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动能,共享“金山银山”收益分成,以此推动生态文明高地可持续发展。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涛在赴西藏那曲山村调研实践时发现,随着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野生动物数量快速增长,野生动物肇事程度也不断加剧,而传统生态文化在协调人与野生动物关系中,起到了稳定器的功能。他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涉及立法保护、损失补偿、宣传教育、搬迁等协调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藏学与西藏发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蒋尉以跨海拔搬迁为例,认为要在探索搬迁安置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高原生态的同时,研究如何增强搬迁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物质、精神需求以及自我发展等方面最优化其福利。

  “近些年党中央对于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强力的环保宣传,治理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显然在当地从民间社会到政府高层都有高度的共识”。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辉建议,要依靠各方力量全面打通垃圾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起农村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在改善农牧民人居环境的同时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全面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在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中央民族大学班班多杰教授围绕藏传佛教中国化进行了诠释,指出藏传佛教的中国化时代化既是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要求,也是适应现代化进程的体现。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教授周拉也表示,2022年以来,西藏实施“三个意识”宣传教育,这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具体实践,更是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有效路径。通过“三个意识”教育,牢固树立国大于教、国法大于教规、教民首先是公民的普遍认识。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西藏大学尼泊尔研究中心(主任)久毛措认为,西藏作为我国的西南屏障、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发展边贸经济的重要区域,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决定了西藏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优势。西藏经济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是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永攀表示,当下要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根本遵循,积极推进守边、固边、兴边、强边工作,实现边境繁荣发展,并且要注重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特别是要加强边境地区建设,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帮助边境地区群众,改善生活生产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抵边村建设,这对于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具有积极意义。(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茜)

  

 
(责编:陈濛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2023年,我们走得很显底气

    666.jpg
    绿水青山成色更足,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详细]
  • 西藏进入“两会”时间

    68511.jpg
    1月5日,西藏自治区“两会”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西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协第十二届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日程安排、主要任务和筹备情况。[详细]
  • 西藏波密:红色文化进基层 红色精神传万家

    68510.jpg
    波密县委宣传部依托“红色波密、红楼故事、红心党建”品牌创建近年来的工作成果,相继开展了“红色微视频展播”“红色日历进万家”“红色书籍进基层”等一系列活动,将红色精神送进千家万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