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3 >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 > 新闻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藏和谐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2-03 21:4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指出,西藏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治理水平,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福祉所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建设和谐西藏,需要我们以人民为主体,从民主建设、法治建设和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共同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让西藏各族人民共建共享社会和谐和睦。

  和谐西藏,需要以民主聚力量。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社会大局更加稳定,各族人民充分享有各项民主权利。从民主的主体来看,西藏各族人民直接选举县区、乡镇人大代表,代表选举自治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公正合法;从民主的内容来看,大到自治区立法、财政预算与执行监督,小到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人民群众切实参与其中;从民主的范畴和运行来看,人大开门立法,政府开门问策,群众意见建议转化为重大决策;从参与方式和角色看,人民群众通过行业联合、社区联盟、家校联手等会议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各层次民主制度有效运作,民主已被广泛嵌入到西藏社会生活中。进入新时代,“人民至上”是鲜明的时代强音,以民主聚力量,聚集的是人心的力量,目的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就需要我们站稳人民立场,充分运用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的长期实践成果,进一步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凝聚起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和谐西藏,需要以法治固根本。依法治藏是党中央对推进西藏地方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总结,是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从《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这种具有全局性、“大意义”的生态文明立法到《昌都市芒康盐井古盐田保护条例》这种地方性、“小切口”的管理措施;从西藏各地开辟法律绿色通道、设置法律援助岗等窗口到西藏在基层建立了一大批各具地方特色的品牌调解室和调解队伍;从拉萨著名的宗角禄康公园“法德亭”“法治亭”“法律亭”“法律书橱”和各类法律宣传栏到活跃在林芝市区的“法治公交专线”,法治文化纳入公共文化设施,法治元素融入群众公共文化生活。当前,西藏社会大局进入实现长治久安的推进期,反对分裂、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立足西藏的实际与民族特点,继续深入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构筑形式多样、立体化、多角度的普法新模式。要创造性地开展立法活动,提升立法的社会公信力,严格公正司法,使法律真正成为人们内心的信仰,为加快建设和谐西藏提供有力法治思想保障。

  和谐西藏,需要以数字化赋能。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社会治理新模式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参与和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2022年西藏政务服务网持续优化,发布政务服务事项9.1万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1%,网上可办率100%,有效节约办事成本,群众办事更舒心。西藏区域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存在着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难度较大、成本较高的现实情况。截至2022年11月,西藏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97.68万户,5G用户数达到79.81万户。我们要发挥西藏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的优势,落实《西藏自治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方案(2023-2025年)》,广泛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智慧城市、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多领域的智慧化监管,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西藏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效能,为和谐西藏建设提供数字智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提高西藏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带来的是人心安定与幸福生活,带来的是社会和谐和长久治安,也为各族群众种下了更多美好的期待。(中国西藏网 文/易文文)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