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文化

当代军事美术:以视觉见证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发布时间:2022-08-08 16:17:00来源: 光明网

  奕品

  建军95年来,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与中国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变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使军队文化事业的发展得到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在这个大背景下,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一方面继承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探索一种新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展现出鲜明的时代面貌。我们可以说,军事题材美术承载着既有历史厚度又富时代新意的价值。

  从最近的第13届、第14届全军美展来看,展出作品面貌丰富,气势充沛,从内容含量到表现形式都新意纷呈。大部分作品站立在现实主义创作立场上,兼顾宏大叙事与微观表述,同时没有忽略对于形式风格的探索和追求。有的作品是对领袖形象和军史上壮烈场景与大事件的追怀与复现,也有很多作品显露出创作者捕捉瞬间、刻画细节的努力。除了军人主体创作的正面实录,也有以“他者”的眼光来记述军旅生活和战士形象的作品,以全新的观察角度反映了军民关系。颇具创新的是,一些雕塑、装置等当代艺术也进入展厅,对军事主题与观念艺术的融合做出积极的尝试。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也占据相当比重,展现出构筑军事题材艺术精品的生动实践,许多佳作令人印象深刻。

  周长春的《和平使命·蓝色交响曲》以三联画的形式,展现了全副武装的空军飞行员在机场上热火朝天进行实战化训练的人物群像场景。整幅作品突出军味、兵味、战味,展现新语境里“正义之师”“文明之师”的独特风采。从加强培育战斗精神这一角度来展现改革强军崭新风貌,陈林的油画《钢与泥·前进》选择的是战士们训练经过泥潭的一个场景,虽然只是平常战术训练的一个瞬间,却以小见大让观者看到了我军将士献身使命的钢铁意志和决心。张恺桐的国画《使者》表现了中国维和战士为非洲居民送水、取水的场景。整幅作品体现出我国军队走向世界的姿态以及维护和平的使命和担当。此外,王一帆的《智胜空天》、张蕊的《使命行动》、刘鲁新的《深蓝·深蓝》、窦鸿的《东风第一旅》、王树鹏的《军列91538次》、孙振生的《雪地情》、陈继龙的《南海坚兵》、李如的《和平之泉》等作品也都以丰富的造型手段和强有力的表现方式,诠释、宣传党在新时代的强军思想和目标,深刻再现了我军履行新任务、新使命的新风貌,生动描绘了新时代士兵的新风采。

  军旅美术家创作队伍的“突击占领”和“高地亮相”,成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生力军,是因为军旅美术家群体有良好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并且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形成了“传、帮、带”的绘画体系,每个军兵种都有自己的创作带头人和组织者,能够精心组织,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而军事题材本身的特殊性和身在其中的军旅生活体验,也给予了军旅美术家独有的优势。除了受老一辈军事画家创建的军事绘画风格样式的影响,军旅美术家还接受着学院派教育之外的驾驭大型绘画场面的系统训练。这就使得军旅美术家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少了“轻音乐”“小夜曲”,更多的是雄强有力的“生命交响”。

  当然,军事题材美术创作也还有一些课题值得研究,比如作为独特的军事题材创作与普遍意义上的美术创作,二者在艺术规律上如何构成深层关系;比如从创作主体而言,军人艺术家与非军人艺术家在创作军事题材作品中显现在思想、视角、创作方法上的异同;比如军事题材美术创作在写实主义的维度上如何能进一步打动人心;比如彰显主题与语言探索,即如何在美术创作中把语言的探索上升为一种文化的表述,体现当代中国独有的美术精神,从而在军事主题上完成一种全新的创造,等等。

  与西方现代性之路不同,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是以重大题材的创作为开端的,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军事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总结它的基本特质,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艺术史的规律告诉我们,单向度的主题关怀不能淹没对艺术本体语言的精细打磨与审慎探求,主题内容会随时代迁徙不断产生新意,而如何在语言上加以锤炼似乎是更为重要的问题。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这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走向趋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聚焦和描绘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精神图谱和视觉见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军事美术和其他重大主题美术创作一样,任重道远,正步向前。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