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时政

诗歌为媒 涵养江城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2-12-22 11:08:00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安徽实习记者 孔令晖 通讯员 王永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从1989年开始,位于长江之畔的安徽省马鞍山市,连续举办34届李白诗歌节,诗润江城,赓续文脉,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涵养出一座城的文化自信。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一首《望天门山》传世,让马鞍山与李白结下不解之缘。

  长江是马鞍山人的母亲河,是这座城市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而诗歌是长江文化符号中的一颗明珠。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历经33年的积累,通过举办诗歌文艺表演、诗歌吟诵会、诗歌论坛、诗书画展览以及群众诗歌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大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诗人、诗评家、朗诵家以及广大诗歌爱好者积极参与。“如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已成为诗歌的盛会、人民的节日。”马鞍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本届诗歌节的活动,第八届“李白杯”全国诗歌大赛很早启动,该活动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共收到全国各地诗歌爱好者作品4180篇。

  近日,马鞍山市第二届“经典诵读”群众文化活动决赛在马鞍山大剧院精彩上演。作为第34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系列活动之一,此次“经典诵读”群众文化活动自今年4月中旬启动以来,经广泛宣传发动,吸引了1000多名诗歌朗诵爱好者和中小学生踊跃参与。

  自2001年起,马鞍山市便开始组织大规模的青少年古诗文吟诵活动,成立各类群众性诗社百余个,市民爱好、学习和创作诗歌的文化氛围浓郁。据统计,目前,该市有2000多人坚持诗歌创作,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活跃在城乡的各个角落。

  连续举办了33年的诗歌节,不仅让传统文化在马鞍山得到传承与发扬,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诗歌为媒,33年来马鞍山市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一系列学术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架起马鞍山与国际交流的桥梁。第30届诗歌节上,来自日本吟道学院的内山晃司吟诵了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后感慨,李白诗歌节最大的意义在于,将两个不同文化的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11月19日,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创新成果主题摄影展在马鞍山艺谷美术馆开幕。上百幅作品重点展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转型创新、科学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地区文化领域合作空间。

  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马鞍山在文旅产业上加快与长三角城市的互融互通,以诗歌为引,用诗歌赋能,促进长三角地区文艺交流,为长江文化添彩。

  今年8月,来自江苏、安徽的考古专家学者齐聚马鞍山,共赴“马鞍山市翠螺山古代城址考古发现与保护利用专家论证会”。论证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介绍,经过近半年拉网式调查,他带领的师生团队在马鞍山采石风景区内找到了采石城遗址。采石矶古称牛渚,既是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诗意流淌的地方。“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曾在这里对月怀古。

  这样的互动还有很多。2021年,运漕古镇作为安徽省代表应邀参加第二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并以“鲍义兴非遗传承技艺与老字号品牌复兴”案例,分享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成果,获长三角古镇文化遗产利用优秀案例。第33届李白诗歌节期间,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诗歌的样子”书画创作大展,面向长三角地区青少年和儿童,以线上线下互动方式在扩大落地区域、增加外部流量上发力,使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成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的标杆项目。马鞍山市还在安徽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为突破口,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程,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责编: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