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人社部发布“最缺工”职业排行 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有哪些举措?

发布时间:2022-02-24 08:47: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3日消息(记者关灵子)2月2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21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目标任务。同时,2021年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保持在1.5以上,市场供求保持活跃状态,网络招聘市场延续活跃态势。

  记者注意到,在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车工、家政服务员位列“最缺工”职业前五位。与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排行反映出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

  在此背景下,2022年春招即将进入高峰期,未来就业趋势怎么样?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有哪些有效举措?在社会保障方面,社保卡“一卡通”建设进展如何?

  

  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前五位(人社部供图)

  “今年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2021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年底就业去向落实率好于上年。”张莹表示,从今年走势看,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就业的基础仍然稳固,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

  据悉,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做好就业工作是实现“六稳”“六保”的关键,谈及2022年稳就业工作,张莹表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是重中之重。

  “我们将加大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支持举措,实施百万青年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简化优化毕业生的就业手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张莹说。

  此外,重点面向2022届高校毕业生,新增部署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在3月至6月在校求职窗口期,开展政策宣传进校园、招聘服务进校园、就业指导进校园、创业服务进校园、培训服务进校园、困难帮扶进校园,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与此同时,全年将继续组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张莹介绍,3月至5月间,贴紧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需求,组织开展大中城市联合招聘;4月份,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5月至8月,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脱贫劳动力,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力争提供超千万个岗位信息;8月至9月,面向2022届及往届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服务,开展就业服务行动……

  为更好促进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针对相关省份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求职特点,还将开展中央企业面向西藏青海新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

  社保卡“一卡通”建设取得新进展 能办事、能发钱、能看病

  稳就业的同时,也要强社保。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生福祉,对于参保人而言意义重大。社保卡是人民群众享有社保权益的凭证,一般来说,有了社保卡,就有了社会保障。

  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人从中受益。记者从人社部2021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13.52亿人,普及率95.7%,其中第三代社保卡1.38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亿,普及率35.4%。

  会上,人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宋京燕介绍,人社部通过实体和电子两种形态的社保卡,加快推进“一卡通”工作,让群众真正“能用”社保卡,使其成为能办事、能发钱、能看病的社保卡。

  宋京燕表示,目前人社领域95项应用已普遍开通用卡,群众持卡或者扫码即可快捷享受。比如青年人办理参保登记享受就业服务;中年人参加职业培训,办理社保关系转移;老年人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查询社保权益……这些服务都可以线上线下“一卡办”。

  社保卡也是名副其实的“待遇卡”。据介绍,社保卡可以领取就业补贴、养老金、失业金、工伤津贴、农民工工资等。“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已在31个省份的部分地市,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发放。四川、江西等地还探索了通过社保卡发放国家助学金。”宋京燕说。

  在就医购药方面,实体社保卡已全面支持各地就医用药。记者了解到,近期,人社部和国家医保局开通“总对总”通道,支持电子社保卡和医保电子凭证,在就医购药领域并行使用。

  下一步,人社部表示,将持续拓展人社领域“全业务用卡”的集成应用,实现身份认证、缴费结算、待遇领取全覆盖。完善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等服务管理功能,继续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让群众“能用”“好用”“爱用”社保卡。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