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助力实现碳中和:绿色金融将发挥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0-11-25 19:32:00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近日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第17届全球年会上,碳中和以及绿色金融成为与会代表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应激励企业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制定严格的规范并形成有效的碳定价,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努力。同时金融系统也要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将资金引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绿色经济要求相一致的企业和项目中来。

  加速完善碳市场建设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表示,中国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覆盖了一些能源密集型行业,预计未来将加速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并覆盖其他的行业和领域,为低碳能源转换和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国际金融论坛(IFF)大会主席周小川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市场在性质上是一种金融市场,也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二氧化碳排放分配使用的一种机制,更多是以供求关系为基础,涉及到多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定价市场,更是一种跨区配置投资以及风险管理的市场。

  “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要明确主要依靠什么样的激励机制,这个激励机制应该来自于碳市场。”周小川说,未来的碳中和计划需要许多行业参与进来,需要给各个行业有关碳排放和未来减排的计划以及有关新技术、新工艺的减排效果制定参数。

  美国能源基金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邹骥表示,在进一步推动碳市场建设过程中,需要把碳市场和资本市场、金融有机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真正把碳排放量作为要素去进行配置的市场,也才会真正利用市场来发现和形成价格。只要有市场形成的碳价,资本就会流向碳减排或为低碳技术的开发提供激励,投资和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碳排放配额节省,就是收益。当下有很多潜在的投资和创新机会,为碳金融和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方向。

  关于碳市场国际合作方面,周小川表示,中欧之间、亚欧之间的合作具有很大潜力,也有很大必要性。他建议,碳市场要进行连接,并建议在中欧或亚欧之间研究建立一个专项基金,专门处理跨欧亚交通的排放问题,按照碳排放价格将收入交给基金,用于减排、零排放的新型交通或其他减排、碳沉降方面的应用。张希良认为,中国、欧盟也可以携手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当我们谈绿色金融、碳中和的时候,不仅仅是在谈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也是在谈如何重构我们未来的增长路径。”邹骥说。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在疫情背景下重启全球经济,要与新型发展模式并行,要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金立群指出,最迫切需要资金支持的是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这些可以减缓资源枯竭进程的领域、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科技,仍然遭到忽视,原因仅仅是投资者认为这些领域投资风险较高、难以预料,甚至没有投资回报。他强调,金融机构应负起责任,重新思考发展融资的途径。

  全国政协常委、农村农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青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国在绿色金融标准、激励机制、环境信息披露、产品创新、地方试点等领域均取得了全面进展,初步建立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综合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11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绿色债券存量规模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强调,金融机构应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重大课题来进行研究。他指出,气候变化对于经济的影响、对金融业的影响、对风险的影响都是全面、持久的。金融机构在授信和管理制度上,包括客户的筛选、尽职调查、评审、贷后投后管理、合同约束方面都要考虑气候变化的风险,在资产配置上要尽可能减少高碳资产的配置,同时注重气候融资创新,促进金融业的绿色转型。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