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浅析新闻媒介在“五个认同”构建中的担当

泽玉 发布时间:2020-11-04 10:22:00来源: 西藏日报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五个认同”,并指出,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之时,送亲队伍庞大、陪嫁丰厚——中原文化通过送亲的人、携带的物在西藏落地生根。也正是在那一时期,松赞干布“渐慕华风”,遣贵族子弟赴长安学习诗书礼仪,将更深厚的中原文化带到了西藏。

  在上千年的历史光阴中,不时可读到藏汉民族交流传下的佳话。如果缺少了文化认同,怎么会有唐朝以来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文化交流?如果缺少了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外敌侵略时,又怎会有千里之外的加急驰援?回溯历史,驻藏大臣松筠为西藏民众请愿的忧患之声还激荡在吉隆的山谷中,陈渠珍和林芝姑娘西原的爱情故事还流传于青山绿水间。如果不是遵循共有的思维准则,秉承共有的心性与信念,这些饱含共情力的事件又怎么会发生呢?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已然站在了时代舞台的中央,讲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讲故事、利用什么样的渠道将故事传播得更远,这些都将影响人们的思维和判断。在“五个认同”的构建中,传播任重道远,既要有为社会建立共同的政治、文化理念和行为规范的担当,又需要不断为社会生产出促进团结和谐友善的“黏合剂”。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行进方向,我们要坚持做好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传播主题,让每一个中国人认识到,各民族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亲人同胞。

  认同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认知的事物并不都是经验性的事物,人们的许多看法是超越了空间、时间的直接观察范围,媒介建构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认知的材料、观点来源。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关联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舆论宣传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时,既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去引导,更要站在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立场去展开。

  在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上,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当年,张国华在劝畏惧进藏的同志时说:“进藏确实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的压迫下生活,岂不更苦?人民解放军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我们怎么能看着他们受苦受难而无动于衷?”以张国华为代表的“老西藏”正是因为对民族统一、国家建设与发展心怀坚定信念,才能在艰苦的进藏途中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他们的奉献、付出,树立了共产党人的伟大品格和伟大形象,将中国共产党宣言广为传播,加强了西藏各族群众对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在我们过着幸福生活的今天,书写、传播老一辈的革命、建设故事是强化“五个认同”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今,虽然人们提及当下的生活,会发自内心地以“感谢共产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这样的句式打开话匣子;虽然,人们常能追忆起公元七世纪就开始不断累积增加的民族团结佳话,但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下,我们依然需要对社会建设抱以理性认知,要以“五个认同”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并将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内容,要让人们深刻理解“五个认同”与时俱进的内涵与意义,厘清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逻辑。

  中华民族历经无数苦难,各族儿女勠力同心、和衷共济方才屹立世界。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以年轻的生命换得的,是一位位平凡的普通劳动者甘当铺路石奋斗而来的,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努力争取得来的……这其中有多少正气浩荡的故事需要讲述,当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打开听众的心扉后,又怎么能不产生更有力的“黏合剂”,从而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