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黄河故事——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河湖“久”治,碧水长流

孙海玲 发布时间:2020-06-29 11:19:00来源: 青海日报


如今,沿岸的非法采砂厂已不复存在,河道两侧一排排茁壮成长的绿苗,成为这里新的风景线。


严酷的工作环境也阻挡不了河湖长的工作热情。


三江源裸鲤数量日益增多。


“扎根”草原湖畔,全力做好河湖管护。

  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青、川、甘三省交界处的久治县,是万里黄河穿境而过的县域之一,境内河湖众多,是青藏高原重要水源地和绿色安全屏障。近年来,久治县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构建“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库一水源地”县乡两级河湖长管理体系,建成上下游共治、岸上岸下同治、部门协调联治、全民参与群治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进一步维护了河道健康环境和水质安全,逐步实现了水清、河畅、湖美、岸绿的良好生态风貌。摄影:黄灵燕

  六月的果洛,初绽美丽容颜。

  湖水清澈透明,裸鲤翔于浅底,雪山倒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这里是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年保玉则,被称为“天神后花园”。

  清晨,草原上飘落了一场小雨,久治县索乎日麻乡索日村的昂旦身披一件大衣,“闯入”了这片宁静的地带。

  巡林、护河、清理河道垃圾……不一会,瘦削的昂旦被淋了个湿透。“下雨了也不影响我们去巡河、捡垃圾,因为我是生态管护员,保护好这里的草原、湖泊是我的责任。”

  时间追溯到2018年以前,28岁的昂旦还是个旅游经营者,靠着年保玉则景区,一家人过着不错的生活。“进入景区需要马运输游客,那时候我们几户村民一起开着一家马匹租赁店,旅游旺季每个月有上万元的收入。”昂旦回忆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索日村是距离年保玉则最近的一个村,几年前,昂旦和村民靠着景区吃着“旅游饭”。由于游客激增,也因此破坏了草原,加剧了草场退化,2018年4月,年保玉则停止开放。

  随着景区关闭,昂旦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从以前经营者变身为生态管护者。生态管护员,这一身份来之不易,一年有2万余元的收入,选人时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倾斜,也考虑人员素质。

  以前在索取,现在在保护。

  关停景区,拆掉木栈道,设立生态管护员,昂旦成了1300多名生态保护员中的一员。全县动员全民全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他们的职责是每天在自己管辖的保护区域巡林、护河,清理河道垃圾,禁止非法采挖。用昂旦的话说,“虽然景区关闭了,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老百姓也知道,只有生态赢了,经济才能赢。比起牺牲的经济利益,老百姓更看重这片草原的长远利益。”索乎日麻乡人武部部长更桑说,许多生态保护员不为报酬,自愿巡山巡湖,每天,他们都会在年保玉则管辖区域巡逻,在草地、林间仔细检查,及时清理垃圾。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两年来,严格的保护让这里恢复了宁静,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美丽。而年保玉则的“水清岸绿”只是全县水质量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

  问“河”哪得清如许?为有“河长”治水来。

  地处果洛州境东南部,青、川、甘三省交界处的久治县,是万里黄河穿境而过的县域之一,境内河湖众多,很多都是黄河支流,这些江河湖泊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也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沙科河是久治县智青松多镇境内比较大的一条黄河支流,从县内的达仓水库到扎麻贡麻地区,有27公里的水域属于沙科村的管护范围。

  初夏季节,沙科河岸上的格桑花摇曳生姿,河水碧波荡漾,缓缓东流,水鸟时不时掠过,或是在水面上激起一片温柔的涟漪,或是在蓝天上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如今河道两旁水清岸绿,少了非法采砂的行为,河水清澈了,草场更茂盛了,与珍稀野生动物的‘邂逅’已是寻常。”智青松多镇党委书记代乐华旦说:“水的后面是人的努力,河湖清澈离不开河湖长制度的推行和落实。”

  眼前的沙科河是距离沙科村最近的一条河,沙科村的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是村级河湖长,负责管护着这条河以及周边沟沟壑壑中的大小湖泊。

  2018年4月5日,是村党支部副书记仁增记忆深刻的一天,因为这天,他当上了河湖长。

  仁增对这片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沙科河更是陪伴他长大的一条河,他说这条河就像是形影不离的玩伴,他对这条河有着别样的情怀。

  在他的记忆里,这条河经历过三次大的转变。小时候,河水清澈,水草丰美;十多年前,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畜不平衡,加之乱搭乱建、乱采砂石现象严重,河道两边垃圾渐多,河变得不再清澈;这两年,全员参与治理,河道干净了,河水清澈了,牧草长得更好了,小时候的沙科河又回来了。

  “希望沙科河能重现小时候的清澈和干净。”十多年前,仁增的心里有着这样一个梦想。

  2018年,全县开始推行河湖长工作制度,更巧的是仁增成了一名河湖长。

  据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魏鹏介绍:“全县构建了‘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库一水源地’县乡两级河湖长管理体系,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河湖长,6名副县级领导干部担任县级责任河湖长,共设乡镇河湖长12名、村级河湖长22名、村级巡河员396名、企业河长1名,分级分段落实河湖长河湖管护任务和职责。”

  “自从当上河湖长的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负起这个责任,努力守护好家乡的母亲河。”走在沙科河岸边,望着碧波荡漾的河水,仁增的眼里满是欢喜。

  骑着摩托车,巡护河流湖泊,在河道两岸捡拾垃圾,成了仁增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冬天,高原上的风吹得脸上生疼,夏天,烈日灼伤了皮肤,巡护27公里的河有时候需要整整一天,吃不上一口饭,喝不了一口水,但即使是这样严酷的工作环境也没有让仁增改变过初心。

  “有没有乱搭乱建的、有没有非法采砂的、河道边有没有垃圾……”每次巡河时,这些都是仁增重点关注的内容。基本上一周一次的巡河工作,让仁增对这片河流更为熟悉,哪里的垃圾比较多,哪里的河流更湍急,哪里的草长得更好,他都一清二楚。

  两年来,仁增细心呵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滴水,他对这里的每一滴水,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有一次,他在沙科河巡河时,看到一个孩子掉落河中,当时他正在河边捡垃圾,看到河中呼喊的孩子时,来不及多想便跃身跳入河中,救起了孩子。

  “孩子才十岁,家就在河边,玩耍时失足掉进河中。”说起河边的往事,仁增满是激动:“当时正是十月国庆节期间,河水冰冷透凉,河水到了我的腰部以上,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无异于‘猛兽’,我心里只想着救孩子。事后,孩子的父母还专程来敬献哈达,道谢。”

  巡河、管河、护河、治河,东奔西走、风雨无阻,仁增把河湖长的责任掰开、揉碎融入心和行,不仅恢复了河道两岸的生机,还让河清岸绿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碧水清长流,河湖必长治。沙科河的水景之变是河湖长履职尽责的生动注脚。

  如果说山是大地的脊梁,那么河流就是大地的血脉。让党政负责人担任“河湖长”,等于给河湖找到了“主人”。

  魏鹏说,近年来,久治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推动全县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迈进,由“见河长、见湖长”向“见行动、见成效”转变。全面实现河湖长制后,改变了过去多头管理的弊端,责任更加明确,形成了河道治理合力。

  从反复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每条河有人管有人治,河湖长制正带领久治走上治水管水常态化的道路。

  江河奔腾,一路向前。

  持之以恒、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不仅让安居绘就出如画的美景,更孕育了繁荣的经济与文化。久治大地势必水岸常绿、江河常清。

  【采访手记】

  推进河湖长制,方得源头碧水来

  清澈见底的河水、楚楚动人的格桑花、幽蓝静谧的湖泊……初夏的久治草原,因为一江碧水,平添了几许水光潋滟的“水乡”神韵。

  作为一名“果二代”,同行的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洛藏加措说:“我在这生活了四十多年,看着湖水一天天清澈,草原一天天恢复生机,心里觉得这就是幸福。”

  水清岸绿是因为人的力量。

  沙科河、桑科河、黑河等久治县境内的8条主要河流是黄河的支流,为了保护好母亲河,2018年上半年,久治县全面推行的河湖长制,促成了久治河湖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一张覆盖黄河干流支流、沟渠支脉所有水系的“治理网”在久治张开。这张“网”兜起来的,有担当、有决心,亦有创新:

  构建了“十九河三湖一冰川一水库一水源地”县乡两级河湖长管理体系,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总河湖长,分级分段落实河湖长河湖管护任务和职责。

  按照县域八条大河为主,各支流为辅的河湖管护思路,采取分流域、分片区编制“一河一湖一策”的方法,聘请第三方完成县本级“四河三湖”“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成立党员巡河队,对巡河巡湖工作中发现的环境卫生等问题,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整治和清理……

  随着河长制的推进,各路河湖水系捷报频传。沿岸的非法采砂厂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适宜高原上生存的小树苗,一排排,一行行,整齐地排列在河道两侧,成为这里新的风景线。

  数据最为直观,全县地表水、地下水、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水质均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重要湖泊水质达到Ⅰ类标准,河流检测断面水质呈稳中向好趋势。

  水为源。水清,沿岸农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也随之高了,以前的“随手扔”逐渐变成“随手治”,很多人明白了“绿水青山”的意义和价值,保护母亲河,让江河源头碧波重现正成为地方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前这些地方都是非法采砂点,现在都栽下了树苗。”洛藏加措说:“相比过去的河湖管理,河湖长制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于具体到了每一段河,每一个湖。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清楚具体地掌握了全县河流湖泊的情况。”

  对于久治县来说,不遗余力地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大要求,久治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生态大脑”,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理念已根植于久治县干部群众心中。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