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如何理解“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发布时间:2021-01-22 10:58:00来源: 西藏日报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是《建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的两大主要目标。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其载入国家根本法。我们党在新时代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新局面。但过去多年积累的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各类环境污染仍呈高发态势,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还时有发生,城乡人居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成为行动自觉,正如《建议》指出的“生态环保任重道远”。这就需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十四五”时期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多措并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需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需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需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和稳定性;需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第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建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增进民生福祉是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着眼于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我国已然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民生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十四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巩固脱贫等方面工作,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着力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推动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织密扎牢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

  (本文摘自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