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教育

西藏驻格尔木办事处中学藏文班:千里之外逐梦

发布时间:2021-01-26 10:22:00来源: 拉萨日报

  1月,正是隆冬时节,其他学校的学生们早已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而在西格办中学校园内,依然回荡着藏文班老师与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考、高考日渐临近,为了给这些来自西藏各地(市)的孩子们打好基础,每年寒假,高三和初三的学生都要留下来读免费的补习班。

  西格办中学的校歌里写道:“我们是青藏高原的脊梁,我们是江河源头的白杨。”西格办中学党总支委员、校长助理张宏生告诉记者,教育扶贫先扶智,要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西格办中学现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我们每成功教育、成就一个孩子,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个人充满希望的未来,还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接受教育以后,他有了文化、开阔了眼界,那么在思想观念或生活习惯方面都会带来变化。”张宏生说。

  “西格办中学”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中学的简称,学校成立于1957年,是西藏教育系统成立最早的学校之一,最初是为了培养西格办基地职工子女而开办。然而,随着青藏铁路的修建通车,基地单位迁移、教师分流,生源不断减少。

  为了改变学校教育困境,学校于2014年秋季面向西藏自治区7地(市)招录高一和初一新生,不仅解决了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还发挥了本地区教学优势,帮助更多的西藏高海拔地区农牧民学子成长成才。六年来,西格办中学共培养来自区内的藏族学生1540名,高考平均上线率98%。其中,2018年,高考上线率达到100%。

  数学老师王虹从2014年藏文班建班伊始,就在藏文班任课。王虹记得,很多来自偏远牧区的孩子,一开始不会说汉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在渐渐适应新环境后,这些孩子便展现出十分刻苦、懂事和自立的一面。

  “藏文班的小孩都是比较勤奋的。我记得有一个女孩特别刻苦,当时我问过她,为什么要这么刻苦?她告诉我说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遇到这么好的老师,想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王虹说。

  寒冬腊月里,格尔木的天气十分恶劣。白天最高温度只有零下五六摄氏度,夜晚会更冷,可以骤降到零下十二三摄氏度。不管是在寒冷的清晨还是在冷风刺骨的夜里,走在校园中,都能在路灯下、走廊里看到读书的藏文班学生。

  晚上10点半,藏文班的学生们结束了晚自习。高三(三)班的普布拉珍和她的朋友来到教学楼前,借着学校的路灯,继续背诵生物知识点。虽然成绩很不错,但她觉得在人生最重要的一段赛道上,自己不能松劲。

  普布拉珍告诉记者,现在天气冷了,在室外读书常常会冻得直跺脚,但她认为,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高三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要多努力拼一把,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普布拉珍说,“我以后想上厦门大学,学医学专业。我从小就有当医生的梦想,学成之后,我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当医生,治病救人。”

  每周日中午,学生们会拿到自己存放在班主任处的手机,开启半天短暂的休闲时光。远离家人的孩子们,总是盼望着周日与家人视频、网购或者打会儿游戏。拿到手机后,旦增旺堆首先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告诉父亲自己将会在藏历新年之前回家的消息。

  这是旦增旺堆来到西格办中学的第三年,虽然早已适应这里的环境,但难免也会想家。旦增旺堆的家乡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娘热乡,在这所学校,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少年,他们有的从十二三岁开始便坐上从拉萨驶出的火车,离开亲人来到这里求学。

  孩子们远离故土,教师们便要肩负起父母的责任。学习上尽职尽责地教导、生活上细致入微地关怀,在三年甚至六年的学习时光里,藏文班的教师便是这些孩子们最亲密的人。

  “因为西藏的孩子来这里以后,他们远离父母远离家庭,我们要求老师既当老师同时也当家长。我们学校的教学理念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不管是从学生的生活到学习老师都要关心负责,只要是来到西格办中学的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一个都不放弃。”张宏生说。

  王虹鉴是藏文班高三年级组的组长,照顾学生这几年,孩子们生活上的大小事情,让这个粗犷的西北汉子,练就出细腻温柔的内心。

  在王虹鉴的办公桌抽屉里,有一个装满各类药品的小药包,牛黄解毒片、罗红霉素胶囊、蒙脱石散……在这个小药包里,孩子们身体不适时需要的各类药品都能找到。

  “这是我平时给孩子们准备的一些药品,因为孩子过来以后身体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所以我专门准备了这些药品。”王虹鉴说,“每种药我都询问过医生,然后将用量、用法都标注在药盒上。如果我上课不在办公室,孩子们有需要就可以自己取用了。”

  别看王虹鉴如此贴心,但他平时表现出来的,却是严厉的一面。

  “孩子们应该还是有些怕我的。”王虹鉴笑着说。

  严爱并存是王虹鉴的教育原则。对于这些离家千里的孩子,首要任务是将他们培养成人,不辜负家人的厚望,也不辜负孩子的梦想。而孩子们思家的忧伤,便用真挚的关爱去一一抚平。

  “在学习和纪律上肯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要让他们在学校就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章秩序的意识。他们离家这么远,其实也很需要关爱。所以日常生活上,我也会勤关心勤问,用真心真爱去关心、呵护他们。”王虹鉴说。

  有句话曾说,离开西藏是为了更好地回到西藏。远离故土的这些日日夜夜里,无私付出的教师,不仅将一个个藏文班的学生培养成人,也在悄然改变着孩子们的梦想。旦增旺堆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曾经想自己组建一支乐队,现在,他只想努力考学,然后去做一名教师。

  “我以后想考四川师范大学,想从事老师这份职业。因为老师的敬业精神感染了我。我以后想回拉萨工作,在拉萨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下一代能够为祖国、能够为自己的民族作出一些贡献。”旦增旺堆说。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教育扶贫,无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如果说发展产业、易地搬迁等方法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打通摆脱贫困的道路,那么教育扶贫则更像是点亮了通向美好未来的路灯,为想奋力走出牧区的孩子创造了教育改变命运的契机,照亮了无数家庭实现梦想的征途。

  当记者问起,这座学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旦增旺堆羞涩地笑着说:梦想起飞的地方。

(责编: 常薇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