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扶贫

记西藏山南加查县冷达乡嘎玛吉塘村木碗制作人桑珠:传承好手艺 致富路更宽

发布时间:2021-01-05 10:14:00来源: 西藏日报

  在西藏,木碗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藏族有随身携带木碗的习俗,对很多人来说,木碗远比金银更为珍贵,有的人一生只使用一只木碗,并且会选择将这只木碗留传给子孙后代。在雪域高原,受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随身携带木碗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木碗文化。

  在众多木碗制作工艺中,“加查木碗”久负盛名,其做工精细、外观精美大方,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2020年山南市雅砻物资交流会上,记者来到加查县嘎玛吉塘木碗销售公司的摊位。除了一个价值3.5万元的“镇店之宝”大型木碗外,摊位上还摆满了各种规格的木碗,每只木碗都涂了一层清漆,加上木碗本身的颜色,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公司负责人桑珠,是一位皮肤黝黑、外表憨厚的中年男子,他手拿木碗,正在为围观的顾客介绍:“这是巴波,用来盛糌粑、央波适合用来盛青稞酒、多波可以拿来盛米饭……根据不同的形状、不同的质地,木碗的价格也各异,欢迎各位询价……”

  桑珠说:“公司年年都参加物交会,每年带来的木碗都会被抢购一空,2019年总共卖出了60多万元。我们的木碗可是物交会上最畅销的商品呢,这次,公司带了5000多个不同样式的木碗、总价值120万元。”

  桑珠出生在一个木碗制作世家,祖上几代人都是加查县有名的木碗手艺人,长大后的桑珠子承父业,一直从事木碗的加工制作和销售。

  2014年,桑珠在嘎玛吉塘村创办了木碗制作公司,公司依托加查县生态旅游优势,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带动了大批本地贫困户脱贫,走在致富路上的桑珠每年还不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孤残家庭、困难学生、受灾户等送去生活日用品,累计帮扶资金18万元,他的公司也逐渐成为嘎玛吉塘村一张特色“名片”。

  在木碗制作现场,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师傅申屠桂良的指导下学习木碗加工的基础手艺——刨木。

  据申屠桂良介绍,木碗的制作过程分为五步,选材、风干、制坯、细磨和上色。整套流程下来,大概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在这边工作,每个月能拿到10000元的工资。”申屠桂良说。

  28岁的德吉曲珍以前是当地的贫困户,“当时听说公司在村里招收木碗学徒工,想到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我马上就报了名。没想到不仅不用花一分钱就学到了手艺,现在每个月还能拿到4500元的工资。”德吉曲珍笑着说。

  桑珠说:“以前,做木碗是为了糊口,后来是为了发家致富,现在做木碗则多了一份使命和责任。接下来,我想在发展和传承这个手艺的同时,能够带动更多的群众学习这门手艺,靠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