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藏医药 > 四季养生

使用偏方需谨慎 要辨明药材功效

发布时间:2019-11-26 15:56:00来源: 健康报

  日前有媒体报道,广东韶关一名江湖郎中欲证明自己的偏方安全,结果吃下一口就中毒身亡。事后检测其药粉竟含钩吻,民间俗称断肠草。

  其实,武侠小说或者电影里常提及断肠草。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断肠草是能解杨过情花之毒的救命仙草。因此,很多人觉得断肠草是治病救命良药。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陈晓蓉介绍, 断肠草的学名叫钩吻,因该草入口即钩人喉吻,故被称为钩吻。通过对钩吻的药理、毒理研究发现,它全株均有毒性,叶子的毒性最大。同时,钩吻的根部含钩吻碱(葫蔓藤碱等),在离开泥土时略带香味,但多闻会令人晕眩。历代医书都把钩吻视为毒药,《梦溪笔谈》记载:“钩吻有大毒,食之杀人……”,《本草纲目》曰:“一叶入口,百窍溃血,人无复生也。”现代研究也证实,钩吻对人的致死量为2~3克。

  陈晓蓉表示,当前正值盛夏,由于钩吻和金银花外观相似,一些农村群众误把钩吻当金银花采摘,煲入茶中解暑而引起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钩吻的毒性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包括钩吻碱),有极强烈的神经毒性,服食过量即可导致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强烈反应,肠会发黑粘连。中毒症状包括流涎、恶心、口渴、吞咽困难、发热、呕吐、口吐白沫等。严重时可引起痉挛、呼吸肌麻痹,最后甚至可因心脏衰竭或呼吸衰竭而身亡。一旦误食钩吻,应及时就诊,若时间紧迫,可以先给误服钩吻者灌一些鹅血、羊血,这在临床上已证明有一定的疗效。

  陈晓蓉指出,钩吻是一味外用良药,虽不可内服,但其有祛风杀虫、消肿止痛、行血散瘀的功效,捣烂外敷可用于治疗湿疹、皮癣、恶疮疥虫、跌打损伤、脚膝痹痛等症。

(责编: 李文治)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活血化瘀益母草

    益母草,唇形科,别名蓷、茺蔚、益明、益母蒿、红花艾、坤草、云母草、小暑草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茎直立,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详细]
  • 急性子凤仙花 活血祛瘀

    呈椭圆形、扁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稀疏的白色或浅黄棕色小点,种脐位于狭端,稍突出。质坚实,种皮薄,子叶灰白色,半透明,油质。气微,味淡、微苦。[详细]
  • 绿豆汤和中药能和平共处吗

    绿豆是我国的传统豆类食物,可以消暑解毒、止渴利尿,也是一味中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食用价值。降血脂:绿豆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强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中甘油三酯水解达到降血脂疗效,可以防治冠心病、心绞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