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早产儿日:这份“早产宝宝”科学护理指南 请查收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谷广辉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发育不够完善,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容易患病,且在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有较高夭折风险,需要更专业的护理。
谷广辉表示,即使没有新生儿重症监护,恰当的护理也能够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产宝宝,其中就包括“袋鼠式护理法”。“袋鼠式护理”又称“皮肤接触护理”,是指产妇以类似袋鼠妈妈将小袋鼠养育在育儿袋的方式环抱着婴儿,将只穿尿裤的婴儿放在产妇胸腹部,母婴进行皮肤对皮肤接触的一种护理方式。这种袋鼠式护理能够促进母乳喂养,有助于稳定早产宝宝体温等生理指标,使其尽快适应宫外生活及生长,减少早产宝宝哭泣,延长睡眠时间,有利于早产宝宝体重增长和健康发育。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差,免疫力低下,出院后尽量避免或减少亲戚朋友的探望,接触早产宝宝前需洗手,以减少感染的机会。”谷广辉提醒,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至28℃,相对湿度在55%至65%,保持空气新鲜。此外,家长要每天给早产宝宝量体温,保持体温在36.5至37℃,使其四肢末梢温热、光润。需要注意的是,早产宝宝所用的尿布、衣服及包裹身体用的被子等物品均应加热后再使用。
在喂养方面,谷广辉表示,早产宝宝消化道发育不成熟,应坚持母乳喂养,但是对于由肠道或其他疾病导致不适合吃母乳的早产宝宝,则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配方奶。
“另外,要定期到医院给宝宝进行生长发育监测,第一时间掌握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早进行专业干预。”谷广辉提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中国心梗救治日:警惕年轻心梗患者多为男性 专家给出这些预防建议
黄榕翀介绍,“心梗”即心肌梗死,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急症。黄榕翀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病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人群更容易发生心梗。[详细] -
中疾控:本轮疫情仍以BA.5.2、BF.7为主 没有发现新的变异株输入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同其它部门对海陆空口岸的入境人员进行新冠病毒的变异监测,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详细] -
国家卫健委:目前94%以上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三类药品可用一周以上
今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春节期间,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正常运行,所有发热诊室正常运行,及时做好轻症患者的对症治疗和重症患者的早识别、早转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