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王炳林:万物并育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王炳林 发布时间:2021-03-09 08:25:00 中国青年报

  经过精心准备,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在吸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围绕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等重大理论问题,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原音短片、经典释义、思想解读、互动访谈、经典诵读等环节,构建起古今相通、情景交融、深入浅出的思想启迪平台,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又一次生动示范。

  作为思想解读人,我参与录制了节目的第八集《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录制节目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绿色发展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承弘扬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借鉴吸取了国际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坚实的实践根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经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二是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指明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们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不能在问题发生之后再以更大的代价去弥补,而是要让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良好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是对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积极回应。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保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也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四是要深刻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人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怎么能正常生存下去呢?我们一定要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五是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加快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以及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六是要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建设性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第八集,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等经典名句作出了生动诠释,通过思想的解读和生动的故事,回答了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怎样实现绿色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也代表了美好生活的希望、人民群众的期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美丽”纳入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强调要建立“美丽中国”,“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富有诗意的话语,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绿色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使人们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的巨大变化,映射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真理光芒。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三代塞罕坝人坚持植树造林、建设了百万亩林海的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褒扬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和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先后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有德,凭借“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夜以继日地防沙治沙搞绿化,创造沙区经济循环发展的成功范例。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优美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治理。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

  从绿色出行到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从杜绝餐饮浪费到参与垃圾分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为环境保护添砖加瓦,共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贺震:以青春之我 建设美丽中国

    21.jpg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详细]
  • 发扬“右玉精神” 建设美丽中国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曾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发扬“右玉精神”,就要强化生态意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详细]
  • 筑牢建设美丽中国的制度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善用干部考核这根“指挥棒”,坚持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终身追究,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差异化绩效考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