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难题未解又添新忧
近日,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7月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5.4,同比上升3.1%,连续23个月同比上升,继续在日本央行2%的物价目标之上运行。多年来,日本经济面临结构性难题,内生动力不足。近期,随着通胀居高不下以及个人消费疲软,日本经济难题未解又添新忧。
首先,通胀居高不下成为一大困难。自去年4月以来,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以及日元汇率骤然贬值冲击,日本进口原材料价格大涨。为转嫁成本,企业不得不提高最终产品价格,这种输入型通胀迅速传导蔓延至多个领域。数据显示,7月食品类价格指数同比上升8.8%,成为推升CPI的主要因素,居住、家居用品、文化娱乐、交通和通信等价格指数均不同程度上升。上半年因高物价等因素破产的企业案例多达375件,创下历史纪录。
其次,实际工资收入持续负增长导致家庭消费意愿下降。日本工会联合会统计数字显示,2023年日本平均工资上涨3.58%,但这种涨幅也追不上物价的上涨速度。调查显示,今年6月日本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1.6%,连续15个月同比减少。实际收入下降造成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降低家庭消费意愿,最终影响到整个内需。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调查显示,扣除物价因素,日本6月实际家庭消费支出同比下降4.2%,连续4个月下滑。
再次,贫富差距扩大进一步促使内需不振。上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为实现经济转型,日本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却导致贫富分化问题日趋严重。如今,日本有将近四成的非正式就业者,其收入与正式员工的差距较大。同时,日本平均家庭储蓄为1900万日元(1美元约合146日元),但有27%的家庭实际处于“零存款”状态。
更重要的是,由于日本长期实施金融宽松政策,造成严重的路径依赖。当前,日本主权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高达261%,居世界首位,甚至超过其二战时期水平。自实施量化与质化金融宽松政策以来,日本央行不断增持国债,持有量达到592万亿日元,超过发行总额的一半。日本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不断膨胀,占到GDP的132%。这种“非正常状态”导致日本央行不敢轻易退出金融宽松政策,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被捆绑在一起。“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政府偿债负担就会增加3.7万亿日元”,日本财务省的测算道出了日本央行政策的错综复杂性。
日元汇率贬值也成为困扰日本经济的新麻烦。去年以来,日元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致使进口成本快速上升,贸易逆差加大。日本政府及央行采取释放石油储备、价格补贴、汇率干预等多种措施。据披露,仅2022年9至10月,日本就动用超过9万亿日元的大量资金进行外汇干预。事实上,日元贬值主要是因与美元之间的巨大利差所致,但日本银行不能加息,因为那样就等于退出金融宽松政策。汇率风险叠加到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之上,施策难度不断加大。
总之,当前日本经济复苏仍面临多重因素制约,如经济结构性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内需仍然疲弱,其经济发展仍将继续面临困境。
(作者为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院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我亲历日本芯片业发展的启示与教训
通过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政府的有效引导,有力推动了芯片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日本芯片业占全球芯片市场的比重在1986年达到44%,超过美国的43%,成为世界上第一芯片生产大国。[详细] -
日本经济“灰犀牛”脚步声渐近
“金融稳定”成为刚刚结束的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主要议题之一。虽已听到“灰犀牛”的脚步声,但世界局势变幻莫测,日本经济的未来走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详细] -
日本经济多重承压破解乏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剧的复杂环境下,日本经济受到多重负面因素明显冲击,承压趋重。[详细] -
专利申请量提升彰显中国创新活力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欧洲专利局(EPO)最新公布的2022年欧洲专利申请报告称,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达到19041件,位居全球第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