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臭水沟到风景区:三峡移民村的旅游致富路
一条沿长江而建的“十里长廊”,串起大大小小的休闲广场和滨江亭榭。正值三峡水库蓄水期,色彩斑斓的中山杉从水面露出树梢,江岸上各具特色的乡村民宿和农家乐飘来阵阵饭香……
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是三峡库区的移民重镇。大约10年前,由于水位涨落对库岸土壤的侵蚀和冲击,消落带臭水沟难以治理,是当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2009年开始,万州区陆续在长江两岸消落带栽植1800余亩中山杉,极大改善了消落带的生态环境。
消落带臭水沟已成历史,改换新颜的大周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旺季时单日游客量可达1万人次。当地政府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大周镇的绿水青山逐渐成了当地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这里空气比城里好,一到休息日,城里人就都跑过来了。”大周镇五土村村民冯天琼说。2019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59岁的冯天琼与两家邻居合办了廊桥水乡农家院。游客们来院子里,一边吃柴火鸡、烤烧烤,一边欣赏长江风光。“环境变好了,心情也好了。”她说,“我们自己养的鸡、种的菜拿来做,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净收入达到3万元。”
“五土村作为三峡库区的移民大村,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大周镇五土村村支部书记刘照介绍,像廊桥水乡这种农家院在镇里有30余家,都是当地政府和村民合作搭建的木质结构临时性建筑,不会破坏庄稼地的土壤结构。
刘照的妻子何霞也辞去城里的工作,回家带头做起村里的示范民宿。“希望带动周边的年轻村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真正形成有三峡文化底蕴的民宿群。”何霞说。
大周镇党委组织委员兰国毅告诉记者,当地政府为老百姓建设好基础设施的同时,还给创办农家乐的老百姓提供每家至少3000元的启动资金。大周镇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希望继续将乡村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带领老百姓旅游致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小而精”旅游受青睐
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大力发展观鸟特色旅游,逐步走出一条以“观鸟+森林康养”为主体的发展之路。[详细] -
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下线
12月23日,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在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式下线,未来将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高铁货物快运,显著提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详细] -
成渝高铁提速实现一小时直达
24日成渝高铁喜迎提速提质,通过科技创新,最高时速由300公里提升到350公里,成渝双城实现高铁一小时直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