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最美生态走廊“呼之欲出”
近日,海东市生态文明建设(2020-2025年)规划出台,此举旨在把海东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城乡统筹现代化新城,到2025年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
海东市将重点向筑牢青海东部“绿屏障”生态肌理、“绿河谷”生态廊道、“绿城区”生态体系方向发力,将以推进青沙山、达坂山、积石山等“三山”林草植被保护为主,推进山体坡面生态治理与修复,打造青海东部国土生态安全的 “绿屏障”;沿黄河、湟水河、大通河开展“三水”两岸生态修复,以宽度3公里范围为基础,修复自然水系风貌,建设湿地景观节点,打造流域湿地生态廊道的“绿河谷”;围绕湟水河流域大峡、小峡、老鸦峡等“三峡”及乐都、平安、河湟新区三个核心区开展景观绿化的“绿城区”。同时,将重点打造以乐都和平安组成的中心城区、沿湟水生态城镇发展带、河湟新区、瞿昙街子等19个特色小镇在内的“两核两带一区多点”。
海东市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综合叠加生态、水、大气和土壤等要素管控分区和行政区域、工业园区及城镇规划边界,实施善水蓝天净土等重点工程及垃圾分类综合体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从湿地资源保护与恢复、湿地公园建设、河道近自然修复、增加湟水河干流水资源总量、大通河水系连通等方面开展湿地及河道修复治理;坚持低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与高流域生态保护恢复并重,重点在湟水河、大通河干支流河岸两边构建50米宽度的缓冲带,在湟水河干流的平安、乐都及互助沙塘川河等市区过境段,构建总规模约70公里的大型生态景观廊道;以区域联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山水”两岸生态修复、绿河谷建设等重点工程为主,确保“三河”出境水质达标并形成三条最美生态走廊。
据悉,此次海东绿色发展“新蓝图”,还包括优化“三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恢复治理,坚守流域生态底线引导高质量绿色发展,深挖禀赋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创新固废安全管理多层次建设洁净海东,严管土壤与地下水多方位建设安全海东等22大项83小项。(记者 陈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
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关于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中,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的青海天峻布哈河国家湿地公园名列其中,通过试点验收。[详细] -
观测冰川 揭示自然奥秘
据介绍,对廓琼岗日冰川的观测将揭示不同气候模态下的冰川变化特征及机理,理清融水径流对出山口径流的补给过程及贡献。[详细] -
司机职业折射西藏今昔巨变
“车轮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谈到年轻时当司机的经历,88岁的藏族老人吴多吉抿了一口酥油茶,眼里满是笑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