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平泉镇:用“海升模式”种优良苹果
脱贫攻坚关键要发展产业,而发展产业又要结合当地情况,找到合适的路子,创增收,助脱贫。平泉塬万亩“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正是以产业带脱贫的范例。
图为平泉塬万亩“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中国经济网 梁木 摄
招商引资,三方共赢
平泉镇位于镇原县西南部,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区。根据优越的地理条件,平泉镇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外引内联招商,与陕西海升集团达成协议,建成品种优化、管理精细、助力脱贫的苹果示范基地。
平泉镇“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内种植有包括蜜脆、米奇拉、富士等优质苹果品种,共15260亩。基地产业涉及全镇5个村208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3户。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该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的模式,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出土地流转收益、劳务收入、技术培训、资金入股分红、扶贫车间、企业捐助这六种带贫机制,力图达到“企业增效益、农村促发展、农民得收入”三方共赢的效果。
多管齐下,为脱贫“造血”
平泉镇副镇长刘兴武介绍道,该基地的带贫效果显著,目前有1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共入股232万,每年可以获得入股资金10%的分红;土地流转700万元,前五年按照每亩600元的价格支付给农户,之后计划每五年增长100元,同时,为保证农民收入不会亏损,每亩地的价格以不低于500斤小麦的价格随时调整。
此外,务工也是基地带贫的一大抓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基地有务工需求时,会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每亩果园年均劳务用工费用在1100元左右,全年可提供劳务收入550万元,常年务工人员创收1.5万元以上。同时,入园劳务更可以给农户带来技术培训,增强其自身脱贫能力,达到长远“造血”功能。
基地的看护员徐振席今年64岁,去年从原本的危房易地搬迁到距离苹果基地不远的新房里。徐振席平时在基地里担任看护的工作,有时也去抽水,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同时,徐振席家里还通过流转10亩土地,每年可以获得6000元收入。徐振席家中还种植1亩万寿菊。平时奔波于基地、家里、田地,基地公司还为他配了一辆电动自行车,方便出行。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稳步实现脱贫攻坚。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平泉镇“海升模式”矮化密植有机苹果示范基地,2018年注入带贫资金750万元,共带贫621户,今年年底即可开始分红。徐振席是今年预备脱贫的贫困户,多项收入和不断鼓起来的钱包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陕西安康探索电商扶贫模式 把销路铺到农户家门口
孙阳办公的安康扶贫超市里,货架上摆满了当地农特产品,大多是从当地农户收购而来,经过加工、包装,通过电商渠道售卖。[详细] -
向脱贫攻坚路上的奉献者致敬
6月16日深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在回村部署抗洪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 [详细] -
财政部:1260多亿元专项扶贫资金已下达
2018年,“三区三州”贫困人口减少1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4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总体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明显加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1260.95亿元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已经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