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21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 西藏篇

澜沧江畔盛开民族团结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1-06-03 21:25: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芒康,藏语意为“善妙之地”。作为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辖县,芒康雄踞藏、川、滇三省(区)交界处,是当之无愧的“茶马古道”进藏第一站。芒康商贸发达,人口稠密,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各地各民族的人们到这里生活。他们的奋斗,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故事,交织、碰撞、汇聚,经过时光的淘洗,为芒康沉淀下厚重璀璨的多元文化。

  善妙芒康,尤其是处在滇藏线上的木许乡、纳西民族乡和曲孜卡乡,一直以来都是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幸福之地。一条澜沧江将芒康的这南部三乡串联在了一起,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故事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让人深深感受到这片热土的温情与真挚。

  云南白族小伙成为“藏族女婿”

  夏日,木许乡小学的校园内花红柳绿、鸟啼虫鸣,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雷云春已在这里工作了15年。

  出生在云南丽江的雷云春,年少时就被舅舅带到芒康曲孜卡乡上学,从昌都市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木许乡小学当老师。十多年来,学生来了一届又一届,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而他就像校园操场旁的柏树一样,一直坚守在这里。

  木许乡不仅有让雷云春难以割舍的学生,还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对于雷云春来说,这个家来之不易,所以要倍加珍惜与呵护。

  2012年,与妻子四朗旺姆相识相恋6年后,雷云春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双方父母表明结婚的想法。他本以为双方父母会因为民族不同反对这桩婚事,但没想到双方父母竟一致赞成他们结婚,还催促他们尽快安排双方父母见面商定结婚事宜。


图为雷云春家庭合照

  然而好事多磨,双方父母为到底按白族的习俗办婚礼还是举办藏式婚礼起了争执,而雷云春自己也很想按照白族的婚礼仪式流程来举办这场期待已久的婚礼。经过一番考虑和协商,再加上舅舅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一对新人在木许村举办了藏式婚礼。

  成为一家人,雷云春首先要面临的是与岳父岳母的交流问题。“别看我现在能够用藏语跟藏族同事开开玩笑,但我刚跟爱人相处那会儿,爱人要充当我和她父母之间的翻译,要把双方说的话逐字逐句互译,当时觉得这样交流很费劲。”

  雷云春暗下决心要学会藏语并教会岳父岳母说汉语。在学校,雷云春积极向藏族教师请教藏语发音和语法;在家里,他尽量用藏语同爱人交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雷云春逐渐掌握了藏语,也更好地融入了岳父岳母的大家庭中。


图为雷云春一家在学校合影

  对于身为教师的雷云春来说,自己学藏语、教岳父岳母学汉语容易,但改变饮食习惯确实是个挑战。滋养了自己20多年的云南饮食,尤其是白族饮食让他难以割舍。而他每次去岳父岳母家,岳母都会拿出风干牛肉和糌粑,给他倒上一碗酥油茶。起初,吃惯了炒菜米饭的雷云春对此难以接受。

  后来,雷云春想了个办法:经常买菜拎去岳父岳母家,给大家做凉拌木耳、豆干炒猪肉、素炒小白菜等家常菜,家人对他的厨艺很是满意。时间长了,家人不仅能吃云南菜了,还接受了白族人爱吃的“白族生皮”、宣威火腿等特色食物。而雷云春也跟着家人喝起了酥油茶、吃起了风干牛肉、团起了糌粑,一家人其乐融融。

  贵州美术爱好者在盐井遇上了她

  2004年7月,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张伟选择进藏工作。两年后,他被调至芒康盐井开展蹲点教学调研工作。久而久之,黝黑脸庞,戴副眼镜,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的张伟成为了“当地人”。

  说张伟是“当地人”,不仅是因为他在这里待的时间久,而且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盐井小学的语文老师白玛旺姆。谈及妻子,张伟就高兴,“初见她时,那种朴实无华的纯真和美丽特别吸引人。”


图为张伟在工作中(右一)

  不过,当年两人恋爱后,张伟的父母认为,即便是扎根芒康教书育人,也应娶个贵州姑娘,避免生活饮食习惯上的矛盾和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也让他们更放心。

  白玛旺姆的父母对张伟理解包容有加,不仅不反对两个年轻人谈恋爱,而且还很支持。他们认为张伟忠厚老实、踏实肯干,把女儿嫁给他,放心。

  怀着对岳父岳母的感激,张伟对自己的父母进行了一番软磨硬泡,最终获得了二老同意。2009年,张伟和白玛旺姆领证结婚,第二年便有了爱情的结晶,组成了幸福的小家。

  婚后,白玛旺姆经常带着张伟去爸妈家串门,吃饭聊天,娱乐玩耍。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张伟的岳父岳母逐渐爱上了偏麻辣、多油的贵州炒菜,张伟也习惯了喝酥油茶、吃糌粑,有时候还会主动央求岳父岳母给他打点酥油茶、团些糌粑吃。

  张伟现在不仅是盐井中学的思想政治学科带头人,而且,作为美术爱好者,他创作了诸多反映盐井特色的画作,创作过“脱贫攻坚百幅画卷”等知名画作。

  多民族融合的四世同堂大家庭

  岁月匆匆,如白驹过隙。一晃眼,才仁尼增和丈夫结婚已经20多年,青丝中已有了些许白发。这对夫妻平凡但又与众不同,他们一家曾荣获“昌都市民族团结模范家庭”的称号。

  “我俩都不算聪明人,好在多年来,靠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及自己的辛苦努力,现在的小日子过得相当舒心安逸呦!”才仁尼增开始讲述他们家的故事。


图为才仁尼增全家福

  当年,才仁尼增是出生于纳西民族乡纳西村的纳西族姑娘,她的丈夫是出生于纳西民族乡上盐井村的藏族小伙。才仁尼增的父母都信仰藏传佛教,而她的公婆都信仰天主教。

  通过媒人牵线搭桥,才仁尼增和丈夫相识相爱了,最终在邻里乡亲的祝福和见证下举行了藏式婚礼。

  婚后,他俩恩爱互敬,不过,由于藏族和纳西族在语言、服饰、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遇到重大节庆时,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也会为选择穿藏族服饰还是纳西族服饰这样的事情争吵不休。有一次,才仁尼增因为丈夫不让自己在藏历新年期间穿纳西族盛装,非得让她穿藏族盛装走亲访友而气得没吃晚饭。

  后来,小两口经过诚恳的交流,丈夫最终还是同意了才仁尼增穿着纳西族盛装去亲朋好友家拜年。

  提起这件事,才仁尼增的丈夫解释道:“我当时觉得才仁尼增既然嫁给了我,就算她是纳西族,也应该在走访我家的亲朋好友时穿藏族服饰,这样才显得我和她关系亲密,她也喜欢藏族服饰嘛!可是没想到她情绪会如此激烈,不仅没吃晚饭,还差点跟我打起来哩!”这么一说,在场的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虽然双方家庭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这么多年来,大家互相理解包容,从来没有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发生不愉快。更有意思的是,才仁尼增的哥哥娶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女孩,她的弟弟娶了来自河南的汉族女孩。一个家、四个民族、三种宗教信仰,这个大家庭的生活和睦而幸福。

  多年来,只要家里来了客人,甭管他们感不感兴趣,才仁尼增都会给热情地介绍挂在客厅醒目位置的“昌都市民族团结先进家庭”和“芒康县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奖牌。她总会把这两块奖牌擦得锃亮,让客人一眼就能瞧见。

  问及多元化大家庭的“幸福密码”,才仁尼增说:“秘诀就是互敬互重、理解包容、互帮互助、团结和睦。”

  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处的善妙大地上,各民族人民休戚与共,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喜人局面。相信在党的领导下,芒康民族团结的石榴花会开得更盛,民族团结和睦、共同繁荣发展的石榴果会结得更多、更甜。(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周婷婷、蔡生万)

(责编: 邹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