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专家在京探讨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

发布时间:2020-11-26 15:23:00来源: 中新网北京

  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25日电 如何对艾滋病戒毒人员实施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艾滋病戒毒人员该如何回归社区?在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项目成果日前在京发布,来自司法部戒毒局和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戒毒管理局负责人,以及卫生、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聚焦艾滋病戒毒人员基本权利保障、回归社区能力、未成年子女帮扶等展开研讨。

  据了解,为实现对艾滋病戒毒人员核心权益的精准保护,四川省戒毒管理局设立“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项目。2019年至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公益慈善与非营利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雷小政带领学术团队,与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一同开展实证研究,积极探索和拓展禁毒防艾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项目组通过文献、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收集了艾滋病戒毒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对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问题和经验,提炼总结了以安全管理为前提、以人文关爱为载体、以医疗救治为支撑、以权益维护为基础、以教育矫治为核心、以转介帮扶为延伸的艾滋病戒毒人员管理模式。

  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曹学军指出,四川省戒毒系统这次发布的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四川经验”,实现了体制机制建设从“探索”到“集成”,管理方式从“分散”到“集中”,执行模式从“管理”到“治理”,生命复原从“排斥”到“接纳,戒毒人员艾滋病治疗从“所内”向“所外”延伸,探索成果从“本土化”到“可复制”等六个方面的突破,形成了12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在全系统复制和推广。

  曹学军表示,下一步,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要坚持生命至上、关怀救助的原则,切实加强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治疗,不断增强艾滋病戒毒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借鉴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各地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卫生部门、疾控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艾滋病戒毒人员管理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不断完善艾滋病戒毒人员救治工作模式,提升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实现戒毒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同时,各地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人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禁毒防艾意识。

  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委员、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安家爱表示,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将进一步抓实戒治主业,进一步强化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大宣传融合,在更高起点上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探索新经验,推进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工作创新发展,为消除艾滋病、建设平安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与免疫研究室主任邵一鸣认为,艾滋病的防治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项目成果考虑了四川的地情、毒情、艾情,其所研究的分类管理模式具有发展上的可持续性。当前,在总结推广集中分类管理经验的同时,应进一步探索艾滋病戒毒人员离开集中管理场所后,如何更好地促进他们顺利地回归社会,可以考虑多和民政等部门协同合作,把这个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落实好、做到位。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副会长高波认为,项目成果有思路、有理念、有规划、有方法、有模式、有特色、有实践、有效果。在教育矫治艾滋病戒毒人员时,司法行政许多一线工作人员费尽心血,甚至冒着职业暴露危险,目前基金会正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各界人士提供更多捐助用于司法行政系统的禁毒防艾工作。

  当天,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梁迎修,北京师范大学副教务长、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汪明以及重庆市戒毒管理局和贵州省戒毒管理局代表参会。

  会上还展示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特色亮点工作,播放了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宣传片。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