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8年 > 第一期

天上飞来的吉祥鸟

鄢长青 李蓉 发布时间:1998-02-02 10:13:44来源: 中国西藏

  1996年10月20日,我国第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顺利升空。在太空轨道运行了15天后向川中某地缓缓降落。负责回收卫星的陆军航空兵某团上校副团长、藏族一级飞行员扎西泽仁机组迅速升空。在捕捉到卫星发回的信号后及时定位,迅速判断,认真搜寻,首先发现了卫星并准确报告出精确位置。几乎在卫星着陆的同时飞机也准确地降落在卫星附近。接着紧张地实施吊挂,当卫星被扎西的“黑鹰”“轻轻地一抓就起来”升上空中时,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正式回收成功。这是从1983年以来由扎西驾机成功回收的第7颗卫星……

  扎西是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在他20多年的飞行生活中,无数次地完成了极为艰难的任务,他说,1985年接到命令,开通直升机由成都——西藏的航线,这可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当时刚装备“黑鹰”,飞机性能还未摸熟,就要上青藏高原。二战期间美军为开辟从印度经我国西藏至内地的“驼峰航线”,仅半年时间就有143名飞行员葬身茫茫雪山之中,这条航线被称为“死亡之战”,“飞行禁区”。扎西是个感情丰富的康巴汉子,他热爱自己同是藏族军人的妻子和刚满一周岁的儿子,还有自己那高原上饱经沧桑的父母亲,。他也有血肉之躯,也担心万一……但他同时是个共和国的军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在生死考验面前,他义不容辞地穿上飞行服,登上“黑鹰”……

  当他和团长一人驾驶一架飞机从成都飞临青海柴达木盆地上空时,与地面的联络中断了,耳机里只有盲音,地面上只有无际的沙漠。无任何资料。无通讯导航,没有气象保障,地图也不准,现在只能凭经验飞,而随时都可能机毁人亡。忽然昆仑山脉的一座不知名的晶莹的雪峰横亘在机头面前,扎西迅速把飞机拉起来,好险,飞机几乎是贴着山脊过去的。一看仪表已到直升机的高度极限——6000米。紧接着又是那高原上讨厌的风,越刮越大,飞机象是被抛撒在空中的“龙达”(风马旗)飘浮不定,当飞过唐古拉山口时,风更大了,一股股强劲的旋风卷起漫天雪花把天地搅得一片昏浊,飞机也被搅得急剧摇摆,不听使唤。这时一台发动机突然出现故障,飞机一个劲下滑,眼看就要坠入雪谷。扎西临危不惧采取了果断应急措施,终于稳住了飞机。就这样,不知飞过了多少道鬼门关,飞临拉萨上空时扎西才感到早已被冷汗湿透的衬衫贴着脊背,冰凉冰凉……当飞机一着陆,他忘记了一切,情不自禁地举手对着兰天高喊:“我们成功了!我们征服了世界屋脊!”当时,正在西藏视察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大师紧紧地握着扎西的手说:“你是藏族同胞的吉祥鸟,吉祥鸟啊!”至今在扎西家的客厅中央还挂着那张和班禅大师一起合影的大照片。每当扎西凝视着照片,都要回忆起征服世界屋脊的艰险历程。

  1994年4月10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雅江地区发生了森林火灾,正在执行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等民族地区护林防火飞行任务的扎西,立即率领机组满载火情监测人员和专业灭火队员向康巴高原飞去。笔者有幸乘坐扎西亲自驾驶的“黑鹰”,前往雅江境内海拔4000多米的高尔寺山顶和八角楼乡深谷察看火情,亲身体验了高原飞行的“滋味”。

  飞机刚刚从成都起飞时,还是风和日丽,浮云轻荡,可是一进人高原上空立刻遇到了每小时90公里风速的冷气流袭击。扎西凭着丰富的高原飞行经验,同气流左拼右搏,飞临甘孜州首府康定上空时,昔日熟悉的跑马山怎么没有踪影,厚厚的云层把整个康定城裹了个严严实实。耳机中不断传来僚机请求返航的声音。我们满以为第一次飞行康定的计划要泡汤了,然而扎西却稳定自如地操纵着飞机在云海中盘旋,好不容易找到一条云缝,接着一推操纵杆机敏大胆地钻了进去,陡然间好似跑马山在机舱口擦过,“黑鹰”骄傲地与跑马山半山腰的凌云廊平行着,象接受检阅从康定城上空掠过,第一次看到直升机降临康定城的各族群众在地面上跟着直升机奔跑,扎西精心操作并引领着另一架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三山环绕、地形复杂的康定城郊体育场里。等候登机视察雅江火情的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们听说第一个驾驶飞机降落康定的是本州成长起来的藏族飞行员时,激动得紧紧地握住扎西的双手……

  在向火灾现场飞行的途中,为避免钻到云雾中,扎西只得又重使故技,作危险的超低空飞行,在家乡的土地上空飞行,他似乎熟悉多了,一会就飞过了折多山,天豁然开朗,川藏公路婉蜒盘绕,尽收眼底,而飞临康巴南北路分水岭高文寺山顶时,从森森中冒出滚滚浓烟迎面向“黑鹰”扑来,象要把我们吞噬似的,稀薄的空气带来缺氧,一下使机中的人们面色变得苍白,人人感到心衰力谒,在“黑鹰”发动机强烈轰鸣的震荡声中,我挣扎着看了一眼扎西,他象一座雪峰巍然不动,把握着飞机仍在火灾上空盘旋,为了使火情侦察组和视察火情的领导们详细掌握火场的方位面积,他一再降低高度,直到从红彤彤的火光上空擦过,终于为地面指挥灭火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1994年10月,扎西奉命驾驶飞机护送成都军区首长赴“高原孤岛”墨脱看望边防官兵。这条线路他不知飞了多少趟,他永远忘不了,为开辟这条航线几个战友牺牲在雪山峡谷中。然而,不同的是,由于天气原因,已不能沿惯用的航线飞行,而要沿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马蹄形”的大拐弯飞行,绕道进入墨脱。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平均深度5000米以上,最深处达5382米,谷底最窄处74米,全长380公里,曾被誉为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要高出2182米。扎西的“黑鹰”飞人距江面仅250米的空中后,穿云破雾,顺着山势,沿着峡谷走势,拐来弯去地飞行,飞机进人峡谷“马蹄形”拐弯处时,1993年9月17日,波密县米贡乡村民次仁桑珠等5人狩猎发现美军二战时飞机残骸的山谷映人眼帘。有材料介绍:“1942年,日军攻战了中缅公路,南端终点的缅甸腊戍,盟军支援中国抗战的最后通道被切断。于是美军被迫开辟了西起印度阿萨姆那横跨喜马拉雅山、高黎贡山、横断山脉东到我国云南、四川的“驼峰航线”。在这条航线上美军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牺牲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历史的画面仿佛又在扎西的机舱玻璃上浮现。他更加谨慎地操纵起飞机迎接这当年的“空中禁区”和“死亡谷地”。几经弯拐,高度逐渐降低,飞机安全地降落在墨脱县城,军区首长满意地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这就是对扎西高操驾驶技术的最好评语。

  扎西在团里是汉族团长的“老搭裆”,在由汉、藏、羌、彝等战友组成的飞行大家庭中是“好家长”,这是一个受到表彰的人民军队中的一个民族团结亲密无间的好集体。而今,作为第一代陆军航空兵藏族指挥员的扎西,仍然不负使命,身先士卒,经常飞行在祖国的领空,哪里有艰险,有困难,哪里就能看到扎西和他的“黑鹰”的身影。

  扎西,天上飞来的吉祥鸟!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