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8年 > 第四期

繁星落到了草原上

仲志刚 发布时间:1998-08-19 16:32:11来源: 中国西藏

  落到雪山下为什么闪闪亮,
  是繁星落到了草原上;
  峡谷为什么明珠辉煌,
  是因为电灯放出光芒。

  这是一首在中甸高原广为流传的民歌,这首歌不仅表达了中甸各族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向往光明的心声,更体现了中甸电力建设事业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40年来,中甸县人民政府按照“电力先行,百业共荣”的方针,举大力兴办电力事业,迄至1997年,中甸县境内先后建成水电站54座,装机容量34361千瓦,架设不同等级的输电线路3061多公里。其中,110千伏是输电线路2条129.3公里,变电站2座,容量各为2000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条153.3公里,变电站4座,总容量13600千伏安;10千伏安输电线路17条1436.5公里,配电变压器730台,容量42133千伏安,低压配电线路1501公里。全县98.8%的自然村通了电,明晃晃的电灯取代了松明火把、酥油灯,隆隆的机器声取代了昔日“咣当、咣当”吃力的脚碓声、水磨声。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同胞,通过“电”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加快了脱贫致富的进程。

  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腹地的中甸,东、南、西三面被金沙江所环绕,沙鲁里山脉从北部伸入县境。境内雪峰了草原林立,森林密布,山高谷陡,河流深切,除金沙江干流外,还有大小河流244条,其中多年平均流量在4.0立方米/秒以上的河流有13条,总长545公里,流域面积8065.9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09.84万千瓦。其中,积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硕多岗河、冈曲河、东旺河、洛吉河等,水源充足,水量稳定,落差大而集中,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特别是滇藏公里沿线的硕多岗河,河长154公里,流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3立方米/秒,中上游植被丰厚,水流清澈,水量稳定,总落差1983米,水能蕴藏量38.4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35.49万千瓦,是近期内大力开发水能资源的主要河段。位于县境东南角的世纪大峡谷之一———虎跳峡,峡长16公里,落差213米,多年平均流量1440立方米/秒,初步估计可装机280万千瓦以上,属国家级开发的重要河段。

  可是在过去,这块水能丰富、地域偏僻、交通险阻的中甸土地上,人们只能望水兴叹,照明全靠松明火把、酥油灯,用水能发电以及用电作动力带动各种加工机械,近乎是一种梦想。据说,解放前,一位山区农民第一次看到电灯,惊诧不已,回来以后立即搓制了一根精美的牛毛绳,将一个从山外带回的电灯泡吊在屋梁上,他左等右等,就是发不出光来。这与其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不如说是一个带泪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从1963年中甸开始建设第一座水电站———恩伟电站起,至1988年,全县先后建起小水电站44座,装机容量11782千瓦。这些电站中至今还保留运行的有31座,装机容量10795千瓦,年发电量2588.9万千瓦小时,人均216.6千瓦小时,建成110千伏输电线路62.4公里、变电站一座,10千伏输电线路1363公里,与各村社配套,做到自建、自管、自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综合网损率为11.8%,全县农村通电面积达95.6%,人均用电191.9%千瓦小时,有23.2%的农户使用电炊具做饭。同时建立健全了州、县、乡三级管理机构,建、管、发、供、用、人、财、物统一管理,建设培养了一支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调试、机修、管理等各项任务均能适应的电力技术队伍。通过审查、验收,国家水利部于1989年5月21日,颁发了“初级农村电气化县”和“中甸县已达到中国式电气化试点县农村初级标准”的证书,跻身于全国首批100个农村初级电气化县的行列,这是全国藏区的第一家。

  90年代以来,在“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的思路指导下,州、县两级政府和水电管理部门认真落实“村村通电”的目标任务,加快项目论证,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多层次的集资办电,先后在县境内建造了3×6300千瓦的冲江河电站;2×75千瓦的浪都电站,2×250千瓦的洛吉电站,3×400千瓦的安南电站和800千瓦的东旺电站,至1997年新增装机22350千瓦。

  目前,3×2000千瓦的螺丝湾电站正在加紧施工,已进入倒计时阶段,第一台机组已在今年3月投产运行;2×15000千瓦的吉仁河电站的建设已全方位展开,可望在1999年底投入使用。同时俄迪一级电站已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小中甸水库坝后式电站正在做前期工作,冲江河电站和汤满河电站改造工程即将着手进行。到本世纪末,中甸县将实现村村通电,向基本电气化县迈进。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