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到中甸旅游
中甸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纯属自然,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更没有任何水质和大气污染!海螺般的雪山,松石般的河流,鬼斧神工的峡谷,色彩纷呈的海子,还有佛寺神宫,山村古寨,民俗节日,音乐歌舞,凡是到过中甸的人,无不为这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所倾倒,甚至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在很多个世纪中,中甸一直隐藏在雪山云雾的深处,如同美妙的歌诗,云中的仙女,约隐约现,如梦如幻,被人们称为“桃源仙境”、“香格里拉”。直到本世纪90年代初,中甸正式对外开放,中外旅游观光者纷至沓来,中甸神秘的面纱开始被揭开,人们得以登雪山、跨长河、深入原始森林、饱览神湖碧海,尽情享受高原雪域探险旅游的最大乐趣。在这里,我们乐意为广大读者介绍一些中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雄伟壮丽的哈巴雪山
这座美丽神奇的雪山屹立在中甸县的东南部,主峰海拔5396米,山势东南高峻渐次向西北倾斜降低,过渡到中甸高原;山的下部陡峭,上部平缓。由于与虎跳峡江面有3700多米的峰谷高差,高山垂直性气候明显,孕育了生态系列的垂直带状分布。在云南省乃至全国亚热带地区为数不多的典型完整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在这里形成并被保存下来。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826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7.73%,活立木蓄积量为163万立方米,原始森林和植被系列均保护完整。这里有绚丽多姿的高山花卉,仅杜鹃花就有近200个品种,占整个云南杜鹃花种类的70%,被国内外生物学家誉为“世界花园之母”。哈巴雪山还有“天然动物园”的美誉,山里栖息着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一类保护动物———雪豹、金钱豹、斑羚等;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小熊猫、鬣羚、林麝、马麝、穿山甲、水獭、大小灵猫、金猫、猞猁、黑熊、藏马鸡、白腹锦鸡、红腹角雉、血雉、白鹇、大绯胸鹦鹉等数十种。哈巴雪山山顶发育的现代冰川为悬冰川,是我国纬度最南的海洋性温冰川。至今还保留有许多古冰川遗迹———角峰、刃脊、U形谷和羊背石,最典型的古冰斗积水形成的众多的冰碛湖,如黑海、圆海、黄海、双海等,湖水因湖底石色而异,水温极低,无水藻和鱼类生存。到此游览水碛湖黑海,还会碰到奇特的现象:站在湖畔长啸数声,湖畔四周便会细雨纷纷,甚至暴雨倾盆,将人淋得透湿。哈巴雪山不论在多学科的科学考察方面,还是在经济开发和旅游探险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惊险奇绝虎跳峡
峡谷位于中甸东南部哈巴雪山与丽江西北部的玉龙雪山之间,距县城105公里,是长江第一大峡。入峡口(下诺于)至出峡山(本习沟口)全长20公里,最宽处江面约50米,最窄处约20米。峡底与哈巴雪山、玉龙雪山海拔高差3590至3790米,比降213米。峡谷区裸露的地层倾角多在35°以上,东部玉龙雪山悬崖峭壁,西部哈巴雪山地势稍缓,有路可通,是世界上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的著名峡谷。最古之时称越灭根关,元代称雪山门关,清代称虎跳涧,民国称虎跳滩,1958年取名虎跳峡。峡区内主要有上虎跳、虎头崖;中虎跳满天星、观音瀑;下虎跳、滑石板6个景点。上虎跳:从峡口下行两公里,两岸险峰耸天,江面奇窄,一爿巨石兀立江心,相传猛虎曾凭此石一跃过峡,因名之虎跳峡。
本世纪3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美国人洛克曾三游虎跳峡,流连忘返,直到租用飞机拍下虎跳峡全景而后罢。1986年9月10日至21日,中国洛阳长江河流探险队用无动力漂浮工具,首次漂流虎跳峡全程成功,队员孙志岭和四川省《青年世界》杂志记者万明为这次漂流探险献出了生命之壮举,更为该峡增加了几分豪气。
云间松石碧塔海
该“海”位于中甸县城东北25公里的深山密林中,是滇西高原著名的淡水湖之一。碧塔是藏语栎树成毡的意思。湖面海拔3539米,面积2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40米,平均水深20米。湖水由周围几十条涓涓细流汇聚而成,常年清澈碧绿,像镶嵌在深山密林中的一颗绿松石。湖心有一小岛,高出水面30米,面积0.027平方公里,形成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的独特景观。岛上森林茂密,密林深处有一古建筑遗址,相传为明代木氏土司的避暑别墅。亦相传这里是岭地英雄格萨尔王镇压魔鬼的地方。湖四周,自上而下,是层次分明的红松、冷杉、青松、黄栎、白桦、高山杜鹃林带。
碧塔景色四季各异:冬末春初,高山积雪酷似一个白净光洁、晶莹透亮的巨大银盆;5月春回碧塔,山花烂漫,湖畔各色杜鹃竞放,当含有微毒的杜鹃花漂落湖面令游鱼争食。瞬时,鱼儿翻起一条条银肚昏迷在湖边。一到月夜,老熊就来捞鱼吃,成为碧塔海最富神秘色彩的“杜鹃醉鱼”与“老熊捞鱼”奇观。
1982年,碧塔海周围总面积1.42万公顷的区域被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的林木有长苞冷杉,重点保护的一至三类珍稀动物有黑颈鹤、猕猴、猞猁、云豹、金猫、黑麂、马麝、林麝、藏马鸡、毛冠鹿、绿尾虹雉、红腹角雉、血雉、鬣羚等18种,还有众多的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如黑熊、棕熊、花面狐狸、鹦鹉和多种画眉,海中盛产被生物学家称为“碧塔重唇鱼”的鱼类。中甸有公路直通湖区。
雪山胜境属都海
属都海藏语“硕多措”,意为牧场湖,又名“当特卡”,意为用木棒打鱼的地方。属都海是纵贯县境的最长的河流硕多岗河的主要源头。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有林区公路直达。属都海是碧塔海的姊妹湖,属碧塔自然保护区,海拔3595米,湖面面积1.1平方公里,积水面积15平方公里。湖中盛产裂腹鱼,鱼身金黄,腹部有一条裂纹,肉细嫩而又鲜美。湖四周青山蓊郁,云杉、冷杉粗壮笔直。林间有麝、熊、云豹、金猫、藏马鸡、猞猁等国家保护动物。湖畔草甸广阔,水草丰茂,春夏之交,草甸上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繁花似锦,簇簇牛群,点点牧帐,格外令人神往。
三江汇聚纳帕海
纳帕海藏语“纳帕措”,意为森林背后的湖。该湖位于县城西8公里,海拔3266米,湖面面积31.25平方公里,积水面积660平方公里,青龙潭、纳曲河、旺曲河从东注入,湖四周有落水洞9个,湖水从落水洞泄入尼西汤满河、五境吉仁河,汇入金沙江。
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频降,湖水面积最大可达1000公顷以上,秋末至次年夏初,湖水下落,露出大片沼泽草甸,水草肥美丰茂,牧草茵茵,野花烂漫,牛羊遍野,膘肥体壮,是理想的天然牧场。及至10月,秋风渐起,四周山林渐呈斑驳色彩,从青海、甘肃南来的黑颈鹤云集这里过冬,成群的班头雁、白鹤、黄鸭、麻鸭在湖边沼泽觅食,嬉戏。千百年来,纳帕海是黑颈鹤最理想的栖息地。1982年,云南省决定将纳帕海划为黑颈鹤的专门保护点,面积2400公顷。1989年,美国鹤类基金会专家吉姆·哈雷斯为首的考察团在纳帕海统计,那年,在这里越冬的黑颈鹤有76只,现在已达150多只,这里真是观赏黑颈鹤的好地方。
繁花似锦千湖山
千湖山藏语称“拉姆冬措”,意为神女千湖或仙女千湖。该湖位于县城南50公里的小中甸乡团结村后群山中,湖区以三碧海、大黑海为中心,方圆150平方公里,有面积10亩以上的湖泊160多个,10亩以下者数以千计。众湖有的圆若明镜,有的长似游鱼;有的开阔平坦,有的幽深宁静;有的半环于山洼深处,有的掩映于杜鹃丛中;有的似珠玉成串,有的孤悬于草甸中间;有的怪石露出如鳄鱼探头,有的水色深沉似无底深渊……真是千姿百态。湖区中央,一列刃脊雪峰从北向南延伸,酷似一群藏家少男少女,有的头戴金边帽,有的肩披绿纱绢,排空横陈,连绵数里。主峰海拔4248.6米如擎天玉柱,气度不凡。湖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原始生态保持良好,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红杉及百多种杜鹃。云杉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杜鹃成片成林,万紫千红,一片湖光山色,使游客流连忘返。据地质工作者发现,在千湖山湖区北起辖勒,南至三碧海的广大区域内,分布着大量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一地区还是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场地。
冷水泉华白水台
白水台,纳西语赞称之为“拜柏枝”,意为逐年长大的大白花。从中甸县城出发,沿三坝公路驱车往东南,穿过一道道大森林,绕过天宝雪山,拐过大羊场,行程101公里,白地坝便展现在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地坝西北隅那朵神奇的大白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它白得耀眼。当你登临白水台时,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站在台下仰望,眼前似挂着一床大大的白玉帷幔,像银河撒落眼前;当你登临台顶,上方则又是一块宽约200来米,占地约0.1平方公里的平台。台西两眼清泉,清沏得纤尘不染,泉边插满了纳西族东巴(东巴教的男性巫师)用象形文字书写的木牌画,那一笔一划在水中亦清清楚楚。清泉流经顶面的沟渠,聚于汇水池中,然后呈扇形向外流淌开去,流入万千丘大大小小层层迭迭的“银丘”,漫过千万条冰雕玉砌的“玉梗”,薄薄的泉水在玉梗银丘间“曲曲同留,往复荡漾,波光粼粼,似流非流,悠悠徐徐,逐层下溢”。这美景被古人誉为“仙人遗田”,还留下了许多优美动听的传说。经科学考察,这是冷泉淡水碳酸盐沉积的结果,是喀斯特岩溶现象的一种。
白水台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水泉华。明崇贞十二年(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丽江,在《滇游日记七》中记道:“丽郡北,忠甸北路有白岩,高阔皆三丈,崖石白色而东向。当初日东升,人穿彩服至其下,则满崖浮彩腾跃,焕然夺目,而红色尤为鲜丽,若镜之流光,霞之幻影。日高则不复然矣。”相传白水台为东巴教祖丁巴叶罗修行传教的圣地。历史上白地及远近东巴每年阴历二月初八就到白水台进行祭祀活动,各族群众也前来聚会。如今,“三月八”已成为民族民俗传统节日。白水台北侧不远荆榛丛缓坡上,留存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丽江土知府木高的两首摩崖诗。白水台是集自然胜景、东巴教圣地和历史文物圣迹为一体的“三圣名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