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8年 > 第五期

滇藏古道赶马人

多吉慈仁 发布时间:1998-10-11 16:30:27来源: 中国西藏

  【编者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南中甸有了运茶的马帮,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甸与拉萨间的险山恶水走出了一条路。据史书上记载,唐朝时西藏人就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宋代,茶马互市已成为藏汉间的一件大事,明清两代茶叶更是内地运往西藏的主要产品。茶马古道有川滇两叉,一是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茯茶),以康定力集散中心,马帮从此上路,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另一是云南版纳、思茅产的砣茶(碗状),以大理为集散中心,商队由此上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察隅或昌都、洛隆、江达到扛萨,再转运江孜、日喀则、阿里等地。但因版纳、思茅的暧湿气候与青藏高原的干冷为天壤之别,出于健康原因,西藏商贾只能到中甸。久之,中甸成了规模相当大的商品中转站。下面您将读到的是自中甸上路往西藏运货物的赶马人(脚夫)的故事。

  自古,我们云南藏区迪庆的茶商骡马帮经茶马古道前往西藏经商,以“日光城”拉萨为主要目的地,那里是个商品集散地。抗日战争时期,因内地及缅甸、香港地区战乱,滇西至西藏相对稳定,因而茶商大增,商人除藏商外,还有汉族、纳西族等。滇藏路途中的几座县城(宗)都设有大小不等的商号,要道、村寨也有转运站,在藏区往返运货时,时而还得雇请牦牛驮运。运往西藏的货物主要是砖茶,运回云南的大都是从印度进口转运来的药品、布匹、百货等等。当时的滇藏路上几十家茶商,几千匹骡马,你来我往,马铃叮当,热闹非凡,马帮相遇,互相招呼问好,很是亲热。

  商人农布桑目的传说

  相传这条古道是位藏商名叫农布桑目聪本(老板)辟的,由于道路的遥远、险恶,自然条件的恶劣,天气的严寒多变,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还有茫茫无尽路上荒无人烟的寂寞、单调……人们格外敬畏大自然,因此,立下了很多规矩,启程之始、路途之中、某一特定之处等,都要讲个方圆。如启程前要进行祈祷仪式;翻越雪山时要在山顶烧天香;途中忌讳若干不吉利的言词;在某处定要唱歌跳舞、进行竞技比赛,之后还要打“牙祭”,就是改善伙食,吃肉、加菜什么的;赶马人上路常唱的“拥”、“阿拉”、“阿中”、“箭”等歌谣,传说也是聪本传下来的。

  关于农布桑目的故事,在迪庆赶马人中及民间广为流传,著名的中甸锅庄舞的歌词中,歌颂、赞美他的就有十几个大段。其中有这么一小段:聪本在这条路上往返过十几趟,最后一趟发了大财,他的骡帮驮着金锭银砖、珊瑚玛瑙、氆氇绸缎回到家,在大门口下了坐骑,朝妻子叙勒珍欢快地唱道:

  叙勒珍在家吗?
  快下楼出来卸驮子呀!
  一生吃不完的金银临门了呀!
  佩不尽的珠宝到家了呀!
  ……

  当上了赶骡人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滇藏贸易的畸形发展,迪庆藏区的男性青年出门为茶商当“坠本”(赶马人)和“坠巴”(骡夫)很多。1944年农历八月至1947年农历四月,经中甸籍人马锅头孙茂同乡的雇请,我在滇西的鹤庆县城张筱舟老板家当上了骡夫。

  张家有驮骡81匹和马锅头的坐骑骡子一匹。当他象骡夫得一人赶10匹骡子(一般一人赶7匹)。赶头帮的叫帕主,是西藏阿里人,赶二帮的叫罗桑(中甸人),他俩各赶11匹。在云南鹤庆西山,我们放牧了一段时间的骡子,一方面备货、整装,一方面给牲口养养膘。那时,马锅头每天派两人进城到老板家打装茶驮于,把从普洱驮来的茶篮(砖茶的竹包装)全换成新的,篮口四角钉扦木篮底,四角包生牛皮,篮里用棕皮和笋叶包实,以防雨雪打湿,不然会既沤了砖茶,降了价钱;又增加重量,累了骡马。茶驮分为16筒一只驮和18筒一只驮(一筒7砣茶),另打装几驮大米和火腿肉。启程前一天,马锅头按轻重搭配好后,给每个骡夫分配了驮子。

  出发前的祈祷

  启程那天清早,照例举行祈祷仪式。只见骡夫们把各自的靴带解下一根,双手举至齐眉高,口中祝念:“到达习玛塘不要轮到我放骡子,到达谷间塘不要轮到我砍柴,到达赤虽拉山不要轮到我扛水……”这是远去西藏途中的3个地名,习玛塘位于德钦县奔子栏境内,那里沙多无草,骡马觅不到食往往逃散,在这儿放牲口提心吊胆;谷间塘位于昌都邦达县城附近,当地缺柴禾,宿营时,伙夫得四处去找牛粪做薪柴,而要拾到够烧口热茶的燃料实属不易;赤虽拉山位于澜沧江西岸,在山顶宿营时,用水要到山腰去扛,累了一天的人还得上上下下打几趟水,真是苦差事,所以求神保佑别让自己途中赶上这几件事。骡夫祈祷过后,将靴带交给马锅头,他把靴带在火上薰一薰,再双手举至齐眉高,祈祷说:“一路上的寺庙、神佛、山神、畜神、龙神保佑筱舟藏(家)的马帮逢凶化吉,遇险呈祥,一路平安!”然后把靴带分成3份,一边放一边说:“从今日起,这一组放骡子,这一组砍柴,这一组扛水,以此类推,一直轮到拉萨。”

  全骡帮按一至八帮顺序,给每两个骡帮发一顶帐篷;每两个骡夫一个皮袋,里面装着骡掌铁、钉锤等换骡掌用的工具和缝缝补补的针线什么的;每个骡夫后腰系花氆氇挂包,内装喂骡子的糌耙和木碗盒,藏语统称普可。各帮头骡和二骡脖子挂大响铃,赶头帮的在头、二骡的茶盐上各插一面红布方旗,旗上有一黑色金丝绒剪贴的“张”字,对外称“筱舟藏”。

  马帮路上规矩多

  我们走的这条滇藏路,从鹤庆起,经维西县到德钦溜筒江过蔑绳溜索到西藏的什衣藏卡(怒江)过木桥,再行至拉萨河边,用牛皮船摆渡(骡子趟水过河),几乎每天翻一座山,沿途著名的大雪山有走一天半才能到山顶的擦舒拉(拉即山的意思)和史贡拉、怒贡拉、益打拉、赤虽拉、拉日麦达拉、尼母冲拉和贡布布拉。每次上山前,伙夫用生姜和红糖熬成汤让大家喝,各自还备一根拐杖。

  从鹤庆到拉萨共90天路程,每天走多少,何处宿营等由马锅头定。一般都是选择草场好,不缺水的地方。

  每逢翻大雪山前,马锅头就指派一个骡夫提前到山顶烧天香。去烧天香的人要带上五谷、香面和敬火。烧起天香时,烧香人要朝天放一枪,并大叫3声:“拉杰罗(愿菩萨常胜)!”当众人赶牲口到达山顶时,也依次要大叫“拉吉罗!”,“拉麦罗(敬献神山)!”当骡夫有很多忌讳,如翻、断、崩、塌、陷、淹、倒霉、亏损等词语是不能说出口的,认为不吉利、晦气,怕这些灾祸找来。

  到达西藏的史贡拉山脚下时,大家先卸了驮子,马锅头带几个骡夫前往名叫乌间达大的村子里朝拜将军庙。庙里塑有一尊将军像,天窗台上放有一副大骑鞍和一双绸缎靴。庙祝和村里的老人告诉我们,从前清朝皇帝派这位将军率兵进藏,因史贡拉大雪封山,将军连同战马陷进深雪殉难,当地官民将遗体和遗物找回,并在这里盖庙塑像。以后,他们连同朝拜的施主一道祈祝神灵保佑过往马帮和行人吉祥平安。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