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8年 > 第六期

藏东纪行之一:新崛起的川藏经济走廊

罗布次仁 潘海平 发布时间:1998-12-20 10:21:37来源: 中国西藏

  [编者按]藏东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汉藏走廊”,无论在自然环境、民族风情还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今年夏季的两个月里,记者沿着世界上最为艰险的川藏及滇藏公路,翻越了18座4500米以上的雪峰,踏过草地、穿过原始森林,跑遍了藏东南的24个县,行程6500多公里。在密林深处的珞巴、门巴、纳西族和人山寨,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茶场、机场、煤矿(海拔5230米),在山川纵横的藏东三江峡谷,进行了深入采访,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这些采访文章。

  作为世界屋脊连接内地的要道之一的川藏公路,如今逐渐成为西藏沿线各地县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条崭新的川藏经济走廊正在藏东大地崛起。

  川藏公路修建于1954年,东起四川成都西至拉萨,全长2500公里。它在西藏境内分南北两线贯穿昌都、林芝、拉萨四个地市的数十个县,是进藏物资的主要运输通道,堪称西藏的“生命线”。长期以来,由于受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原有格局的制约,这条穿越藏东崇山峻岭、曾经无数解放军和民工在这里流血流汗的“世界最险路”,其功能也仅仅是运输物资,对藏东沿线的县市经济拉动力不大。正如波密县委副书记黄树雄所说的:“以前,除了晴天扬起一阵灰、雨天给你一身泥外,过往的汽车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老百姓没有想到路连接着大市场;政府也没有动脑筋把汽车与商客留下来,让他们参与本地的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

  西藏高原地势险峻,地域辽阔,交通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为使川藏这条藏东要道通畅起来,真正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投资上十亿人民币对川藏线进行了整治。经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洗礼的沿线地县也都在这个当口,纷纷调整和重新部署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川藏公路的流通作为深度发展市场经济突破口。

  兴建路边小城镇小市场

  公路是一条流动的市场带,但只有让流动的汽车和人停留下来,真正市场效应才能形成。在藏东的各地县,近两三年中,兴起了一个路边城镇改造的热潮。记者在昌都地区所在地昌都镇、林芝所在地八一镇以及公路通过的各县城均看到,几年前还基本功能不全、破旧不堪的城镇,如今都已旧貌换新颜:泥泞坎坷的街道已被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所取代;露天商铺搬进了洁白干净的楼房,商店里出售着从食品到化妆品等各种海内外商品;一批干净整洁、价格低廉的宾馆、饭店出现在街头巷尾;“全国直拨”的公用电话招牌随处可见。据统计1995年以来,仅林芝一个地区投入的城建资金就达到10亿元。

  如今在川藏线上奔波的司机、商客,再也不用为食宿发愁,每一个县城都能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食宿服务。昌都地区八宿县委书记沈利告诉记者,通过改造,他们的县城不再是过往的人看都懒得看的破落地方了。商人也闻风而来,从3年前的10多户增加到现在的100多户。这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更重要的是,县里的农牧民出售农副产品、经商做生意有了就近的市场。光县城附近农民兴办的蔬菜大篷就一下子出现了十几个。

  农牧民纷纷攀亲国道线

  川藏公路穿过的昌都高山峡谷带和林芝地区是我国的第二大林区,素有“西藏江南”之称。这里资源丰富、物产多样。除木材外,还盛产高品质的苹果、核桃、花椒、西瓜、松茸、羊肚菌等土特产以及虫草、贝母等多种名贵药材。长期以来,农牧民一直守着“金娃娃”受穷。如今,改变了观念的农牧民争相和川藏线攀亲,把新兴的小城镇作销售农副产品的据点。农牧民纷纷把农副产品背到这里,或就地销售,或搭车远走成都、拉萨。由于交通方便,近年来,每到夏秋季节,就有数以百计的商人云集波密县城,收购珍贵真菌松茸。全县的农牧民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县城附近的倾多乡去年真菌采集收入就达到464万元。

  路能连接市场,路是致富的关键。农牧民在尝到甜头之后,纷纷自发地大修乡间公路,全力贴近川藏线。左贡县中林卡一带的农牧民,仅仅向县里要了一点雷管、炸药,单靠双手和锄头就修了一条投资概算需要8000多万元的80多公里的公路;而芒康县的农牧民则自愿投劳,协同政府在峡谷河流上修建吊桥,使许多村寨改变了从前与世隔绝的“孤岛”局面,与川藏线的交通要道息息相通。川藏线不再是过去的“一龙独舞”,而是伸出无数的触角,向两侧延伸,送进新观念、新科技,运出农产品,带动乡村一起腾飞。

  依靠公路发展外向型经济

  西藏多数地方处于高原的腹心地带,交通闭塞。川藏沿线各地县越来越把有连接内地交通要道当作独有的优势,瞄准内地大市场积极探索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记者沿川藏公路所到地县,均被告知新近成立了面向区外市场的经济实体。昌都地区的芒康县,因为川藏南线贯穿全境,南通云南,北连四川,因此他们以此为优势,从1993年开始,就针对内地市场的需求办起了青稞虫草酒厂、高原食品加工厂、林产品贸易公司等14家企业,去年实现产值941万元,利润246万元,使财政收入一举增长50%。而川藏北线经过的昌都县,则将新产的矿泉水运到成都,参加全国商品展销会,一下子就拿到了500吨的定单。还有林芝地区,这几年还凭借着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川藏线的交通条件,提出“冲出林芝、走进内地、借力发展”的经济思路,积极动员全地区上下抓开放、跑项目、搞联合。才3年时间,他们就引进了对外合作项目11个,注册资金达到3905万元。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