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西藏建设的历史新篇章
位于年楚河上游的江孜平原,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西藏出产丰富、人口稠密、商贾富庶之地,出过许多的人物和壮举,套用一句成语,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生于江孜的列确主席,1998年5月,在自治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西藏自治区政府第六位、第七任主席,也是世纪之交的一位主席。他就任不久,我十分荣幸地先后在拉萨和北京访问他,向他提出许多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主席都一一作答,不厌其烦。
做过长期教师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列确主席,谈起西藏的发展,果然是行云流水,周详绵密。以下就是当时谈话的概要。
建设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
记者:新一届政府是世纪之交的政府,是继往开来的班子,请问主席先生将如何面对这个历史时刻?
主席:与和平解放以来的历届政府相比,本届政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你所说的,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正在迈向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展望未来,今后的五年,是西藏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党的十五大、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区党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都为我们描绘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作出了跨世纪的战略部署;而自治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关系到西藏能否走进全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关系到西藏人民能否在下个世纪同全国人民一道走向共同富裕。因此,本届政府决心在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开拓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抓住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的历史机遇,团结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专心致志地完成好本届政府的历史使命,把本届政府建设成为精干高效、协调运转、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开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新篇章!
抓好七件大事
记者:您和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中首要任务是什么?预计如何实现?
主席:我们将着重抓好七件大事:
首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小平同志讲的“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更快地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为标准,破除自给自足、惜杀惜售、等靠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等思想意识,树立市场经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功便是过的观念。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始终坚持把农牧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加大投入,搞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田草场基本建设和农牧业的综合开发,加强对农牧民的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典型示范的办法,促使农牧民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贸工农、种养加相结合的大农业,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在农牧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培育市场,引导农牧民参与流通和服务,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第三,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搞好国企改革。我们认为,只要国有资产不流失,能为国家财政做贡献,职工收入提高,归根到底,只要能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一切经营管理方式都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实验,大胆利用。精心培育有西藏特色、有资源、有市场优势的十大产品,即粮油食品、生物制品、藏药、森工、皮毛、两绒(牛羊)、矿产品、建筑材料、旅游纪念品、摩托车等,扶植一批利税大户。充分利用西藏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组织协调旅行社、宾馆、旅游纪念品生产厂家,实行一条龙服务,发展多层次、各具特色的旅游业。
第四,继续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多方筹措资金,重点用于解决交通、能源和通讯问题,改善进出藏条件和全区各地、市、县的对外通讯联系。在这方面,既希望国家加大投资力度,西藏也要在有限的财力中挤一点,正常经费中省一点,有关部门设法筹集一点。不管资金从哪里来,都要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保证管好用好,使投资能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五,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认为,西藏的诸多弊端都与封闭有关,反过来说,西藏这十多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是高瞻远瞩、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我个人理解,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仅是要引进来,更为重要的是要走出去,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发展开放型经济。
第六,加速实施科教兴藏战略。西藏经济社会的落后,最突出的问题是科技落后和人的文化素质低,这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快经济社会的前进步伐,必须增加投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农牧业生产科技成果,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以质的飞跃弥补量的不足,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引进和培养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和经济建设的实用人才,开发人力资源,促进我区文化教育的提高。
第七,依法治藏。鉴于长期以来,达赖集团以寺庙为基地祸藏乱教,我们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搞好在寺庙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使寺庙和僧尼走上遵规守法的正常轨道。二是从严治警,全面提高政法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抓好社会治安,为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抓好普法工作,提高全区人民的法制观念,引导大家养成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62项工程惠泽西藏
记者:62项工程自实施以来已有5个年头,能否请您谈谈它的进展和使用情况?
主席: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确定了全国人民支援西藏的62个大庆项目。会后,中央各有关部委和各省市高度重视,及时派出以部委领导和省市自治区领导为团长的考察团赴藏,对项目进行现场考察论证,对项目的设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增加了配套和延伸项目。目前,除沃卡一级水电站、满拉水利枢纽工程及电站建设按计划应于1998年和1999年第一台机组发电外,其余60项工程已全部建成、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62项工程原计划投资23.8亿元,但到1998年11月,建设资金已达41.606亿元,实际完成39.799亿元。项目建成后,正在发挥着较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据初步统计,农业增产粮食55万公斤;能源新增装机容量37400千瓦,要是再加上满拉水电站的2万千瓦,可达到57400千瓦,年增加发电量2.89亿千瓦小时,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山南、日喀则、昌都、阿里地区所在地的电力紧张局面,基本上解决了巴青、丁青、米林、措美、芒康、申扎、东久林场、易贡茶场、聂荣等无电县(单位)的供电问题;11个工业项目的建成,新增面粉生产能力1750万公斤,菜籽油加工能力150万公斤,新增水泥5.6万吨,年增产值2500万元等;交通、民航项目全部建成;文教卫生、广播项目的建成,使全区新增招生能力4900人,新增病床400张,结束了西藏无专业传染病医院的历史,基本实现了乡乡有广播电视接收站,广播、电视覆盖率由原来的40%和36%分别提高到61%和52%;市镇建设及其他项目的建成,较大地改善了这些城镇的饮水和37个边境贫困县机关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增强了旅游接待能力,特别是布达拉宫广场的建设,为拉萨乃至全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集会、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和活动中心。总而言之,62项工程是一个惠及西藏人民的伟大举措,它将利在当代,功垂千秋。
抗灾抗涝重建家园
记者:1997年9月到1998年的5月,藏北那曲前后下了9场大雪,给草原畜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98年夏季西藏沿江一线又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引起国内外人们的特别关注。主席先生能否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主席:正如你所说的,藏北地区的特大雪灾由于来得早、来得猛,持续的时间又特别长,给我区的草原畜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由于中央的关怀重视,全国人民的支援,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抗灾措施,使灾情得到了控制。之后,区党委、政府又制定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具体措施,如开展灾后大反思,抓好牲畜的调剂工作:全区共调剂牲畜250万个绵羊单位,给那曲、阿里两地下拨调剂款各1000万元;加强了灾区人畜疫病的防治工作。继特大雪灾后,今年夏季我区沿江一线又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给农牧业生产、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带来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农田草场、公路、水利、通讯设施毁坏极为严重。 灾情发生后,区党委、政府采取紧急抗洪抢险措施,共组织抗洪兵力1万余人次,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各种机械2000余台次;落实抗灾经费1500多万元、抗灾柴油补贴款53.72万元,下拨救灾款398万元,投入防汛资金683万元。
尽管1998年是个多灾年,但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我区农牧业生产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上由于绝大部分中间地带和高海拔地区后期雨水足,入秋后没有出现早霜危害,有效弥补了沿江地区的产量损失。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可达85万吨以上,油菜籽4万吨,分别比1997年增长7.3%和5.3%,获得连续第11个丰收年。畜牧业特别是农区畜牧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主要生产指标达到或接近历史最好水平,草原畜牧业灾后恢复程度比预期的要好,接近正常年景,灾区也没有出现大的疫情疫病,整个农牧区社会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造林封山改善生态环境
记者:西藏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处在一个高地,正好是很多河流的上源,比如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等,这些河流下流到我国的平原地区,还流到许多别的国家。它的生态系统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我们国家,还会影响到世界其它地区。今年的长江大水,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毫无疑问是由于上游森林砍伐过滥所造成的,至少它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您能谈谈新一届政府在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将做些什么吗?
主席:西藏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生物物种有将近5,700多种,占了全国的一半。我区森林99%以上为天然林,绝大部分又位于大江大河源头,保存完好,树种组成独特,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我区,对于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环境。民主改革40多年来,我区累计造林绿化保存面积达45万亩,封山(沙)育林298万亩;建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2.5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2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珠峰和墨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121种。
国务院决定,今年内要全面停止长江、黄河流域天然林的采伐,8月又发出《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要求保护好天然林,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我们将坚决响应中央的号召,贯彻中央的政策。目前,我区林业部门正在进行全面调查,着手制定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规划,初步决定停止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3个县的天然林采伐;同时,组成自治区联合工作组,深入重点林区林芝地区,对森工企业的改革问题进入深入调研,加快转产、改革的步伐;通过对森林的分类经营,加强林区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调整经营方向,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管理体系,使林业在西藏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严格执行限额采伐,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林政法规,已颁布实施五5部林业法规,即将颁布实施的还有7部,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今年5月,区人民政府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加快造林绿化步伐的决定》,使造林绿化速度由原来年造林5万亩递增到20万亩,封山(沙)育林面积将由现在的30万亩提高到100万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