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1999年 > 第四期

白玛娜珍和她《生命的颜色》

多吉占堆 发布时间:1999-08-28 11:09:36来源: 中国西藏

白玛娜珍近照

  在拉萨不算兴旺的书市上,近期飘来一股清闲、悦目的馨香。一本装祯淡雅的散文集《生命的颜色》,成为一时抢手的书籍。

  在拉萨朵森格路的一家书社里,抽出一本集子翻看,白玛娜珍的名字,便跃然纸上。 

  因为是同行,所以我对白玛娜珍以及她的作品,相识已久,关注已久,也是感佩已久。让我感到荣幸的是,白玛娜珍最近又送给我一本《生命的颜色》,并且签上了她的名字。一连几天挑灯品读,使我感慨白玛娜珍散文的优美、灵秀、细腻和她对生活的坦诚。不由得,开始敲起键盘,向读者介绍白玛娜珍及她的创作历程。

  作为一个雪域青年女作家,从作品的创作风格上探讨、推介白玛娜珍文学评论文章已有不少,这也不是笔者所能。我只是想以一个记者的眼光,把白玛娜珍更多的真实情况 在对她作品的文学评论文章中所无法了解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高原知名的聪秀女子

  白玛娜珍,身材小巧,眉清目秀,出言行事怀着一颗善良而易于感伤的情怀。她的作品,正是她品行的生动体现。

  可以说,白玛娜珍是现今西藏少有的聪慧好学、勤奋拓业的现代女能人:舞蹈演员、诗人、散文家、记者、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等多彩的身份,都是她为之奋斗的理想栖所。

  白玛娜珍能够给人以深刻印象的,首先是作为一名现代诗人的魅力,她的写作始于军营生活,18岁的她,在《拉萨晚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山那边》,描述了一个从康区逃婚来的年轻女子的经历。而后她很快转入到当时盛行的诗歌创作,并且优秀作品迭出。

  很快,她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在心灵的天际》,优美、细腻的文字,丰富、敏感的思绪,是她诗作的优势。这本诗集,后来被西藏自治区文联列为自治区成立30周年献礼文集。

  白玛娜珍喜爱散文,她目前创作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散文方面。她的散文,“就像西藏这片土地给人的感受一样,清新、明丽、宁静而深远”。

  也许写散文是她的天份,第一篇散文《呵,拉萨的雨》就被高品位的《散文》月刊发表。她说:“写诗是一种不期而遇的经历,散文则充满了激情与智慧。”

  1991年,她的散文《请伸开手臂》获得《散文》月刊和《散文百家》联合举办的海内外“中华精短散文大赛”优秀奖,成为在10万多入选者中获得优秀奖的20名作者之一。她也因此被收入《中国艺术家传集》。1995年,白玛娜珍荣获中国作家协会西藏分会颁发的“西藏文学十年成就奖”。她的散文作品也被收入中国散文集萃《太阳梦》专集和《中国西部散文》集。

  回眸白玛娜珍走过的岁月,就能懂得她的作品如此深情、丰富和富有感染力。谈起自己的创作,白玛娜珍动情地写到:“感谢这片土地给我的这般心境,感谢上苍赐给我一支充满阳光和雨露的笔,这支笔像一条路,开启了一扇心灵的窗扉,使我感到与万物,与所有的生命体有了一种心的灵犀。于是写作给了我无限的精神上的愉悦和宁静;写作又成了我回报生命的幸福途径,成为我人生的意义。我渴望在我生命长河中,以笔墨点成心灵的翅膀,翱翔于夜空和每一线光明之中……

  多彩的人生旅程

  就像她的新作《生命的颜色》一样,白玛娜珍风华正茂的人生,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

  她出生于新西藏第一代藏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曾背包走进西藏的翻译、新华社记者;母亲则是高原文化工作者。受家庭影响,她从小喜欢读书,乐于接受新的知识、新的事物。

  由于天资出众,1979年12岁的白玛娜珍得以光荣参军,成为驰骋雪域高原边卡哨所、乡村牧场的西藏军区歌舞团舞蹈演员,其间她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了难度大、功底深厚的芭蕾舞专业,学成回来后,从事民族舞蹈表演。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知识和经历的增长,小小的舞台、舞群的整齐划一和热情的掌声,已不能容下她高远的心志、;转业、握笔,在文学领域里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像她尊敬的父亲那样当一名新闻记者,成为她的梦想。

  经过一番刻苦地学习、竞争,白玛娜珍于1988年成为西藏广播电台的记者。她还清楚地记得,作为实习第一篇稿件的通讯《白那乡里有一位医生》,被老师激动地念给其他学员听。此后她当了3年文字记者,跑了西藏许多地方,采写了大量的广播新闻稿,而文学创作,始终是她首选的业余爱好。

  1989年,是白玛娜珍新闻事业上的一个大发展,热爱文学的她,以西藏新闻界应考者中第一的成绩,自学考入中国新闻学院。出于对新闻媒介发展趋向的再认识,走出校园的白玛娜珍把业务拓展到考验人的综合素质的主持人方面,于是她又成为一名成功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白玛娜珍主持人工作始于1991年,当时,由她采访、编辑、播音的广播综艺节目《空中雪莲》,成为收视率最高、影响遍及国内广大藏区和国外藏胞的名牌节目。甜润的音色、亲切自然的风格、深入普通人生活的内容,使这一节目平均每周收到40多封听众来信。

  1995年,白玛娜珍转到更能发挥她综合优势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同事们一道创办了西藏电视台第一个板块节目《在西藏》。现在,西藏电视台拥有3个自办节目,深受观众的欢迎,而白玛娜珍承担了3个节目中的2个。她采编、主持的节目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中反映大墙内犯人生活的《绿色监墙》荣获全国电视节目编导三等奖。

  一位同行这样评价白玛娜珍:从她经历中不难发现,积极进取、追求新知、争创佳绩,是她精神世界的闪光点。而这样的人生之旅,乃是创业、写作的根本。

  “只要年轻,什么都可以做……”

  未来,对于扬起理想和信念风帆的年轻人来说,是真实而美好的。白玛娜珍说:“年轻真好,只要年轻,什么事都可以去做。”

  从主体业务的角度说,白玛娜珍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主持西藏电视台的名牌节目上,争当以内在修养取胜的高素质的节目主持人,是她的第一目标。可是写作是她的“生命支柱”。白玛娜珍说:“我喜欢写作,因为写作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就够了,而电视工作需要很多人进行合作和配合。”她还感慨道:“写作给我带来无限的精神上的愉悦。我与写作,就像是生命需要呼吸!”

  比较白玛娜珍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创作,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领她进入文学殿堂的是诗歌,为她树立作家名誉的是散文,而她自己更喜欢小说。理由是小说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作者对人生、生活和社会的态度,不过她也感到头痛,因为小说的创作更需要有稳定的环境,充裕的时间,连贯的过程。而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和节目主持人,很难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白玛娜珍总能在繁忙、杂乱的事务中找一些属于自己的、寂静的时空,从而揣摩人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因为她还要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实现突破。她打算在三四年时间里,完成一部她已经构思了很长时间的中篇小说。

  在当今高原文坛金钱味越来越重的时候,白玛娜珍却痴心追求“没有功利的、本质的艺术”。她说:“对于生命的爱,将是我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本质,是她心目中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对于白玛娜珍的散文创作,西藏权威的文学评论家李佳俊就喜不自禁地说:“高原文坛飞来一只报春的燕子。” 白玛娜珍说:“没有功利的艺术是真实的。”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