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0年 > 第一期

西藏生态环境保护面面观

李京华 朗杰 发布时间:2000-02-13 14:23:05来源: 中国西藏

  西藏自治区1999年发布的一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西藏这个对全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屋脊”,是受污染最少的地区之一。今天的西藏依然拥有最纯净的空气,最蔚蓝的天空。这除了西藏高原地广人稀、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以外,还与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当地居民、以及国际环保界人士,本着对全球负责任的态度和远见,坚持不懈地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这里依然是人间净土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在这里既可以看到冰川雪峰和辽阔的草原,也可以看到物种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和野生动物群落。此间环保专家认为,“世界屋脊不仅是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气候调节器,也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因此,维护西藏高原良好的生态环境,既符合本地区居民的利益,也将惠及其他地区乃至全人类。”前不久,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带着采集来的植物样品,来到北京权威部门检测,北京同行吃惊地发现,西藏植物的纯净度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检测表明生长在西藏的植物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西藏环境检测部门的负责人指出,国外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所谓“中国在西藏储存核废料导致放射性污染”,这纯属无中生有。西藏自治区环境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西藏主要江河水质良好,主要化学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西藏至今未发现酸雨和放射性污染。1999年西藏的废气排放量为18.5亿标准立方米,废水排放量为4200万吨,工业废弃物产生量为5100吨。与目前全国乃至世界的污染现状相比较,都是最轻的。况且,西藏现有的工业企业少而小,无重大污染企业,工业污染主要来自拉萨附近的少量水泥厂的粉尘和皮革厂的污水。对此,西藏自治区政府已经采取了有效措施。当你乘坐飞机,飞过雪山环绕的群山,在拉萨贡嘎机场走下弦梯的时候,扑面而来的一股新鲜空气,使你顿觉清爽。对拉萨的监测表明,这座城市的大气和水质都很干净,是中国污染最轻的城市之一。拉萨上空的大气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硫的浓度,每立方米少于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大气中不存在有害气体氮化物。拉萨市中心虽然人口密度大,但大气中总含尘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有专家断言,由于西藏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它将成为人类未来最大的天然药物、食品库之一。西藏目前拥有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森林面积632万公顷,森林总蓄积量14.36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在西藏境内,仅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就达40多种,有药用植物1000余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西藏还有70多种糖类、淀粉类植物,100多种纤维植物,70多种芳香植物。其中有藏红花、虫草、贝母、天麻等300多种具有特殊用途的藏药植物。松茸、猴头、香菇、黑木耳、金耳等大量菌类植物也是市场上抢手的绿色食品。西藏地广人稀,是当今世界上尚未遭到破坏、仍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少几块“绿洲”之一,继续保持西藏独特的自然生态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迄今为止,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立了13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珠峰、黑颈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32.54万平方公里,占全西藏国土总面积的16.5%。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保护西藏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极开发科学研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藏南的千亩成片古沙棘林

  记者去年7月在西藏山南地区地处偏僻的曲卓木乡,看到村庄周围一片片天然古沙棘林郁郁葱葱。据当地林业部门介绍,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已有700到1000年的历史。当地林业部门测量,曲卓木乡一带,沿娘姆江河谷有1700多亩古沙棘林,沙棘林最高约15米,胸围最长4.5米。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在谷地、河滩和干旱河床上,大片沙棘林已长成乔木状,十分可观。当地林业专家介绍,沙棘,属葫颓子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西藏沙棘多为矮小灌木,耐寒耐旱,生长适应性强,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的良好树种,其叶背为银色而叶面淡绿,分枝婆娑。曲卓木乡的世间罕见的古沙棘林,属于柳叶沙棘(H.salicifoliaD.Don),沙棘的果实为黄色球形,食之酸甜,金秋黄果累累。沙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其果实含丰富的维生素。这片野生柳叶沙棘林,过去在当地被称为“拉辛”,藏语为神魂树,即魂魄依附的树。近年来,当地百姓越来越意识到古沙棘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仅从不砍伐,并在古沙棘林最集中的地方筑起一道大约两公里长的围墙,防止牲畜到林中践踏。

  红嘴鸥又回到了龙王潭公园

  多样化的自然地理,不仅造就了西藏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而且为各种高原珍禽异兽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地方。目前已知西藏有脊椎动物773种,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125种,占全国重点保护动物的36%。自治区保护动物141种。受到重点保护的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雪鸡、藏马鸡、红斑羚、黑颈鹤等,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还有与大熊猫同样珍贵的滇金丝猴,国际上急需拯救的濒危物种羚牛等,都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去年5月,西藏、新疆、青海三地的公安干警同时前往阿里地区联合围剿偷猎者,这是近年来西藏一系列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之一。野生动物日益得到保护,使消失已久的长尾叶猴又在西藏亚东林区出现;人们在林周县发现一群马鹿首次下山来到谷地玩耍嬉戏;红嘴鸥又回到它阔别多年的拉萨龙王潭公园湖面上。有趣的是,阿里地区野驴繁殖太快,牧民要求当地政府少量猎捕一批,免得与家畜争草,影响牧业生产。回答是,“不,我们不能下违犯法规的命令。”中国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定日、定结、聂拉木和吉隆4个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33900多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阿尔金山、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据西藏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定日分局局长多杰介绍,在定日县境内共有珠峰登山大本营、荣夏、嘎玛沟三处核心保护区,面积10000多平方公里。有雪豹、藏野驴、长叶猴、岩羊以及各类珍稀鸟类。其中位于珠穆朗玛峰东坡的嘎玛沟保护区,从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草甸到海拔2000米的灌丛、森林、亚热带植物,应有尽有,被外国探险家称为“十大景观之一”。多杰说:“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至今仍保持原始风貌,种种野生动物得到有效保护。”他说,珠峰周围的岩羊从无畏人行为,每到冬季,它们成群结队到绒布寺一带有人烟的地方觅食。而在希夏邦玛保护区,经常能看到藏野驴与当地牧民及家畜在草原上嬉戏的场面。

  “我的护身符”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海拔5000多米的加乌拉山上,矗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我的护身符”。这块已经耸立了10年的石碑向世人昭示,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据介绍,每年到珠峰区域登山、探险和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有六七千人次,为保护好自然环境,珠峰管理局在主要通道设立了检查站,严格出入手续,并在主要路口和山头建立了“珠峰自然保护区”标志的路标和石碑,警醒人们:您已经进入保护区,请自觉遵守有关规定。在位于珠峰深处的嘎玛沟原始森林保护区,专门成立了防火、防盗领导小组,防止森林乱砍乱伐和不法分子的偷猎行为,由14名藏族青年人组成的专职护林员,昼夜不停地加以管理。同时建立苗圃,动员当地群众植树造林。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国际友人的帮助下,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科学保护体系,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药材和国家一、二类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良好。清理垃圾是珠峰管理局的一项重要工作。1998年他们出动了200人、16辆卡车,对珠峰、卓奥友峰周围进行了全面清扫,清理了70多吨垃圾。10年来,他们共清扫了400多吨垃圾。目前,在当地农民牦牛驮运队的帮助下,珠峰当年的登山探险旅游所剩下的垃圾已能当年清回,以前的陈年垃圾,也正在慢慢清理,逐年减少。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