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0年 > 第三期

西藏还是我心里的西藏

张子扬 发布时间:2000-04-14 10:54:47来源: 中国西藏

  在1999年6月的最后一天,我的老朋友,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主任,现西藏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张小平给我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够就电视剧《西藏风云》或自己第五次去西藏写点什么。

  此次他来约稿,使我由西藏又想起了许多……1998年8月,我第五次去西藏,这次的使命不同凡响。我这个影视部主任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代表去西藏参加《西藏风云》的开机仪式。

  这次进藏,让我激动和感触的事情非常多。从飞机上走下舷梯,我的西藏朋友们就捧上了长长洁白的哈达,端上淳香的青稞酒,唱起热情的欢迎歌曲。按照习惯,所有迎来送往,西藏朋友都用这种仪式。是一种盛情,也是一种吉祥。在机场旁的山坡上,早已燃起一堆堆吉祥的桑烟。刹时,西藏和我的思念贴近了。
 
  我曾经接触过一批有关外国人感受、研究和介绍西藏的书籍。其中有一本是奥地利人哈德写的传记《西藏奇遇》,写了他流浪西藏的特殊经历。我对这位亲身参与了特殊历史时期和特殊地域文化进程的作者,有过一种创作体验上的羡慕之感。后来,我就看到了美国人根据这个传记改编的一部电影,叫《在西藏七年》。

  这里,我不是出于一种狭隘的本土心理,只是代表一个了解西藏、知道西藏的观众,讲一下我的感受,那就是:我对这部电影充满了相当程度的厌恶和鄙视因为在传记作品中,作者的立场视角已经偏颇,但多少还具体描述了他对西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的一种特殊向往。我觉得电影对西藏的历史和民族没有一点尊重之心。特别在藏汉关系上,在表现解放军进驻西藏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当中,更隐藏着一种居心叵测的挑拨、离间的阴险,甚至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诋毁,“肤浅与险恶的臆造,别有用心的编纂”,是我随即脱口的观后语。

  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立项的重点电视节目《西藏风云》则不同,它是一种西藏近代历史的立体、形象的展示,对西藏的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自己和世界上是如何历史的艺术的理解和认识的,对世界了解西藏问题的昨天和今天,都会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在罗布林卡举行的开机仪式上,当我用藏语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扎西德勒”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在这部电视剧放映后,反响十分热烈。

  我前后5次进藏,期间相隔十多年。第一次去西藏是1986年,那次去是为了拍摄“西藏和平年”的节目,为联合国做一个5分钟的介绍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藏戏。那是我第一次接触西藏的雪顿节,我们为这种丰富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带着深厚人文色彩的节日所感染。我们前后待了40多天,做了一部近80分钟的4集电视系列片《雪顿·西藏》。

  这个片子在国内放映反响很好,后来参加了国际电视片展播。在这个片子的拍摄过程中,我第一次认识了西藏,接触了西藏,深深地爱上了西藏。我想应该这样概括我对西藏的理解:心系西藏,情系西藏,梦系西藏 ,魂系西藏……当时在西藏,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其中有藏剧团的副团长刘志学,他是我中央戏 剧学院的学长,60年代毕业后,只身去了西藏,研究藏戏,很有成果。与西藏结下了特殊的情感,娶了一位藏族女子为妻。边多,是我称之为“专家老爹”的藏 剧团副团长,藏戏研究所所长,藏族音乐研究会会长,他给我藏戏知识上的帮助非常多,和我交成非常好的朋友,以后几乎每一次去西藏,都必去看望他,他必邀请我吃一顿藏式的午餐或晚餐。当然他来北京,我也一定尽一尽地主之谊。

  在西藏,我认识了青年作家扎西达娃,那时他的代表作是《巴桑和他的弟妹们》。女作家马丽华,那时她的大作《走过西藏》还没有问世,但诗集《追你到高原》很有影响。著名画家和收藏家叶星生,也是那次认识的。他的收藏经历和他在人民大会堂作壁画的事,使我对他倍增好感。印象最深的是报告文学《走火入魔 》,便是介绍他如何用自己的精力、财力,甚至整个生命投入到收集、鉴别西藏 文物的事业中去,以至于最后因为这个而抛家舍业,和妻子离异,但衣带渐宽终不悔。

  在1986年的雪顿节上,我还认识了西藏著名的藏、汉、英翻译家扎西次仁。当时他就告诉我,他要着手编著一本三种文字的工具书。1989年我们在北京民族宫再相见时,他告诉我,他到北京来,是为这部书作最后的校对。也是在1986年,我在大昭寺认识了非常年轻聪明的喇嘛尼玛次仁,此后每一次进藏,甚至1988年拉萨骚乱之后,他都是我最忠实可靠的朋友,他一次次给我讲他个人的身世,一次次给我讲西藏的历史,乃至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传说,以及西藏佛教历史遗迹中有趣的故事,也一次次的陪我完成采访任务,配合我,被我采 访,协助我采访。 1986年,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个时候,我整满30岁,在我人生而立之年时,我走进了西藏,西藏也走进了我内心世界,西藏改变了我和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艺术观。此后,但凡有机会,我便一次次地利用各种机会进藏。

  1987年我参加了《关于西藏》的拍摄;1988年我又参加报道了“西藏拉萨大法会”。此后许多年,我都没机会进藏,但是西藏一直在我心里,我把我拍摄的照片编成了画册;又把这些照片放大,举办了好几次摄影展;我把我对西藏的感受写成文章 ,在种种报纸和刊物上诉说我对西藏的理解和思念。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