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公仆的故事
早就听说现任西藏交通厅厅长加措和他上任一年多来为西藏的交通事业做的事很得人心,为了弄清这位厅长的口碑为何如此之好,记者采访了他和有关部门。
加措其人
加措,56岁,中等个,堆龙德庆县岗德林乡农民的孩子。学历很浅,汉语文是自学的,说起话来引经据典,藏汉历史知识丰富。他人生经历相当丰富,当过兽医,当过工人,当过区、县委书记,当过拉萨市卫生局长、副市长,办过教育,还做过大生意、当过大老板,如今又干上了交通。他是从基层来的,多年来又一直做基层工作,使他在办公室里坐不住,动不动就往下跑。加措性格爽朗,快人快语,专办实事,群众中威信很高。加措处理事情果断,做事雷厉风行,点子多。
抓项目的副市长
早在1976年,他在拉萨市林周县彭多区当区委书记时,为当地百姓解决修建电站问题,就费过不少心血,出过许多主意。如今电站有了,加措却早已调任了,百姓们深深地怀念他们的加措书记。
那是1993年,加措调到拉萨市任副市长,主管政法、城建。上任后,他扭转了当时土地无序使用的状况,加强了土地管理,提高了土地使用率,为市财政增加了收入。领导上看他是经济脑袋,便让他坐了另一把交椅。
记者在拉萨市政府的一份文件上看到,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加措副市长兼任(西)藏澳(门)实业发展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当时藏澳公司注册资金7000万元,其中有拉萨市的3500万元,但实际上市政府只划出了拉萨河河心岛这块地皮,而不是现款。当时加措副市长仅靠澳方先期到位的1000万元资金和银行贷款,带领藏澳公司7名职工,用了两年零十个月的时间,给拉萨市交了一个通车通电的、铺设有电话线缆、上下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完善的、有3座大桥的仙足岛,岛上还修了一条环岛公路,挖了一口深水井。之后那岛的地价飞涨,已为拉萨市创利14026万元。
加措抓的另一个项目,就是负责筹资修建位于成都的拉萨大酒店。当时拉萨市政府只给他资金650万元,他又多方奔走引资,想方设法筹款,动员了各方面的力量,终于筹集到5200万元,后来又贷款3000万元,共8000多万元。一年后,三星级的拉萨大酒店终于矗立在天府之国的成都,既解决了进出藏人员的住宿困难,又增加了市财政收入。
正当他致力于拉萨市新时期的经济工作、为改革开放做出贡献的时候,1994年底,组织上又调加措到藏医学院任党委书记,副院长。
藏医学院的带头人
这是一次工作的大变换,从地方调到了自治区,变抓经济项目改行干起了文化教育,父母官摇身当上了“孩子王”!来年5月,他正式到藏医学院工作,至1998年初夏,一干就是3年整。
加措刚到藏医学院时,一次讲师团在学院作形势报告时,部分学生喝倒彩、起哄,当晚他就召集党员干部找出症结所在,决定先明确政治方向再研习学问。经过几天的学习,统一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明辩是非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那以后的3年里,藏医学院教职员工队伍稳定,学院秩序良好,1997年被评为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加措书记不仅务虚,更务实。如今他身在教育战线,就教书育人,提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学院组织老教师编写出历史上第一部藏医专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藏医教学也要跟上现代化,投资近500万元,装备了试验室、标本室和电教室;一方面与藏医院挂钩,另外学院投资80万元创建学院门诊部,既拓宽了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基地,又方便了附近居民。
培养后续人才两条腿走路
他不仅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教育,还把培养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作为重中之重,在任的3年中,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藏医学院副院长尼玛次仁说,加措书记调来后,针对藏医药学师资青黄不接的现状提出了特事特办的培养方案,和措如·次朗院长商定,利用寒假在内地举办“师承班”,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及教学水平,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还筹资百万元,摄制了措如·次朗院长讲学录像、录音磁带,为那些没有机会来藏医学院上学的同仁提供学习的机会,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资料。
他是非常重视挖掘与继承、整理与保护传统藏医药学,这一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学院走教学科研互长、理论实践结合、以生产助教学等路子。1996年,学院投资50万元建成了自己的藏药厂。经过多方努力研制出了藏药“核心体”坐台(藏药名);对措如·次朗院长所献出的260多种藏药秘方进行开发、研制,如今已有8种藏药获得生产准字号,7种药品获得了“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一些药品列入了“国家火炬计划”和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这些项目之中所研制的藏药,已成功地推向市场,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深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这对继承祖先医药遗产和发扬推广藏医药事业起了重要作用,藏药厂经济效益也逐年看好。
1998年,学院又拿出700万修建第二个藏药厂,而且是符合国家GMP标准的药厂。
作为学院的领头人,不只抓教书育人,还非常关心群众利益。3年中,随着学院经济情况的好转,教职员工的福利也得到了改善,每人每月能享受到伙食补贴,就连学生都有伙食补助。就在藏医学院面貌日新月异、事业蒸蒸日上、走入良性循环之时,加措拉又接到了调令。
走马上任交通厅
对于工作频繁调换,他说,只要党需要,就坚决服从。他喜欢挑战。
1998年6月加措调到交通厅当厅长、党委副书记。
加措告诉记者,和平解放近50年来,西藏交通事业稳健发展。现在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808公里,以拉萨为中心、5条国道为骨架,辐射全区的公路网已基本形成,有77个乡和63.5%的行政村通了汽车。这是中央政府的关怀、全国人民支持的结果,也是区内各级领导、驻藏解放军和几万交通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他说,交通厅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但下属企事业8家大企业,摊子大;所属职工两万6千多,退休工人1万4千多,担子重;作业点多、面大、不集中,尤其是几条交通干线上的道班工人,工作条件差,生活极其艰苦。
为了尽快进入情况,了解西藏交通、摸清交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身为外行的加措厅长虚心向老交通、总工程师颜佳义等内行人请教。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走遍了交通厅所有企业和全区境内的每一条公路,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和考察,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总计行程7万余公里,爆了17个轮胎,翻了3次车。问他受过伤没有,他笑了笑。
企业改制扭亏为盈
不久,经交通厅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研究制定的一套方案出台了,本着“出主意、具体帮、促效益、鼓斗志”的原则,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展开了一揽子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进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企业扭亏增盈、摆脱困境方面有所突破,仅1999年厅属8家骨干企业就完成总产值30276万元,同比增长22.3%;实现利润2214万元,同比增长478%;上交税金2735万元,同比增长271%。他和他们班子,用一年半的时间使交通企业由原来西藏的特困户,一跃进入先进企业行列,现在全部扭亏为盈或基本持平,创交通系统历年来最高水平。他说,我们的经验有两条:一是企业必须由德才兼备的人来管,要年轻化、知识化、勇于开拓;二是在市场的调整期,企业要根据主客观情况找准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并要向多元化发展。他还告诉我们,如今我们成立了两家房地产公司,天路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可望挂牌上市;将一些富余人员组织起来,办起5家工程建设公司,闯市场,找饭吃。在交通企业改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