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涉藏期刊库 > 中国西藏 > 2001年 > 第二期

《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西藏部分读后感

张云 发布时间:2001-04-10 16:20:13来源: 中国西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漫长的古代历史时期,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明,而在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各族兄弟又共同承受了历史的不幸与屈辱,并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存亡和复兴赴汤蹈火、英勇奋争。今天,发掘各族人民友好交往,共创辉煌的历史固然十分重要,探讨各族兄弟抵御外辱的艰难历程,对于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下一代,同样也具有非凡的意义。由方素梅、蔡志纯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编写组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一书,即是这方面一个有益的尝试。笔者仅就西藏部分谈几点看法,仅供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本书有关西藏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章、第八章第三节和第十三章第五节等几部分,字数不多,却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相关历史的概貌,颇见编者匠心。其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资料丰富,证据充足

  研究少数民族史,语言的掌握和史料的运用最见功力,它和中国内地王朝史的研究存在某些不同,除了要准确理解和掌握汉文史料之外,还必须熟悉少数民族史料及相邻国家与地区的文字资料,并且善于对这些错综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各种资料做正误勘同的工作;必须熟悉这些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状况,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因而,做少数民族史研究工作的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该书所利用的资料是十分丰富的,包括汉文档案资料、部分藏文档案资料,特别是外文资料,利用更为充分。在作者征引的英、法、意等外文资料中,既有原始档案(如印度事务部档案),又有旅行记(如古伯察的《鞑靼西藏旅行记》);既有上百年前的报告(如《皇家地理协会杂志》),又有今人的研究、辩证和心利(A·兰姆《英国与中国的中亚》,以及A·坎宁汉的新著《拉达克》),可谓丰赡,这就为史实的叙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作者的立论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二、立论客观,叙述平实

  研究近代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贫血的历史,既注重客观效果,又注重提高学术水平,已经是一个新的命题。如何把鲜明的政治立场和科学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该书西藏部分的写作、有许多应该肯定的地方。作者对近代外国势力在西藏的侵略活动的分析十分细致,对事件细节的叙述平实客观,读后令人信服。这自然与作者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有关,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良好的学风。准确客观是史学的生命,而严谨扎实的学风更是历史研究者所不能或缺的素质。该书作者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值得称道的。

  三、有所发明,有所进步

  本书利用大量的外文资料,对甲期外国探险家、传教士在西藏的不法活动,英印政府派遣特务实施侵略的前的准备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使相关史实更加清晰明白,很有启发意义。同样,该书第三章第五节,利用较为原始的资料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对英印政府武装侵略我国门巴族、珞巴族聚居的门隅、珞隅和察隅地区,以及门巴族、珞巴族人民奋起反抗入侵者斗争的历史,做了深入的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尤其是对本世纪初珞巴族阿波尔人不屈不挠地反抗英国侵略者入侵察隅活动的论述,为这一段历史补充了新的内容。

  本书有关西藏部分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要求全责备的话,我认为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就体例而言,民国部分显得过于单薄;在史料上,藏文史料略嫌太少,而有些地方征引资料过繁,有些地方则转引资料过多。此外,对沙皇俄国的侵藏活动,以及西藏人民的反抗斗争的涉及太少,希望本书再版时能够进一步得到完善。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