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金铜佛像精萃
公元七世纪佛教由印度、汉地传入西藏,1300多年来藏族人民凭着他们的勤劳智慧与卓越的艺术天分,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辉煌的西藏佛教艺术,藏传金铜佛像作为雕塑艺术的一个主要门类,成就骄人,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之林中绽放着奇异光彩。
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红宫内有一座小殿堂——利玛拉康,即响铜佛殿,这是一处进深不宽的狭长殿堂,面积不大,没有高大的佛像、灵塔,亦没有华丽的装饰,不大为人注意,游人们往往匆匆而过,实际上这里是收藏珍贵佛像的宝库,布达拉宫金铜佛像精华汇聚之地。
公元7世纪佛教由印度、汉地传入西藏,1300多年来藏族人民凭着他们的勤劳智慧与卓越的艺术天分,在世界屋脊上创造了辉煌的西藏佛教艺术,藏传金铜佛像作为雕塑艺术的一个主要门类,成就骄人,在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之林中绽放着奇异光彩。藏传金铜佛像雕塑工艺有两种:铸造与打制,大部是金属浇铸的圆雕佛像,使用材料多为各种铜合金,一般分为红铜、黄铜、青铜,实际上所用铜的种类很多。藏语称为“利玛”,《藏汉大词典》解释其意“指各类响铜制品,又特指东印度铜佛像”。西藏众多大寺院都有利玛拉康,收藏寺内的贵重佛像。
嘉措顿珠在《布达拉宫志》一文中介绍宫中的利玛拉康“此殿供奉的佛像,皆为响铜铸造,故命名为利玛拉康(意为响铜佛殿),其中有合金铜铸释迦牟尼像一尊,东印度响铜铸释迦牟尼像一尊,藏王松赞干布时代铜铸无量光佛一尊,另外有东印度、中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等地响铜铸和合金铜铸佛像约八百尊。藏族对古响铜铸造的佛像,视为比纯金造佛像更为贵重。”(《西藏研究》1991年3期)。据《五世达赖喇嘛传》记载,五世达赖喇嘛曾为《布达拉宫响铜佛殿志》撰写书首礼赞。表明当年五世达赖喇嘛对响铜佛殿是十分重视的。
早在16世纪,西藏噶举派僧人白玛噶波(1527-1592)就著有关于各种利玛以及印度、尼泊尔、西藏、汉地、蒙古各地佛像特点的著作,就材质与风格对藏传铜佛作了分类,有花利玛、白利玛、黄利玛、红利玛、紫利玛、桑塘玛等各种利玛佛像。其产地可分印度、蒙古、尼泊尔、汉地、西藏利玛佛像。布达拉宫响铜佛殿专门收藏各类利玛佛像,集中了西藏金铜佛像的精华。
布达拉宫响铜殿佛像精彩纷呈,如山荫道上应接不暇,愿这些美好的佛像,带给我们安宁与幸福。
因工作关系,笔者曾有幸两次进入布达拉宫响铜佛殿欣赏其中珍藏的金铜佛像,布达拉宫的管理人员介绍有三千多尊,数量众多,精品荟萃,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佛像基本为一米以下的中小型,小佛像易于保藏,得以长久流传。其内有大量古代佛像珍品,具有题材丰富,历史悠久,地域广泛,艺术风格多样的鲜明特点,既有汉地所造佛像,也有印度、尼泊尔古佛像,最多的当然还是西藏各个时期的佛像精品,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精美绝伦的工艺技巧令人叹为观止。传世的藏传铜像数量极大,不仅在西藏,内地也有大量收藏,国外也有不少公私收藏,论数量质量难有出其右者,恐怕只有北京故宫的皇家收藏堪与其比美。张超音先生拍摄了响铜佛殿的佛像,图片精彩,下面仅就张先生图片举几例略作说明。
![]() |
松赞干布坐像 |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地理环境独特,但它并不是一个封闭的高原,华夏文化,印度文化,中亚文化都在这里交光互影。藏传佛教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泛,藏传金铜佛像艺术形式的变化折射出多种艺术来源的相互影响,因此多种地域风格是它的突出特点。藏族艺术家们善于吸收汉地、印度、尼泊尔、中亚各地的艺术营养,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伴随着佛教艺术的交流,许多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古佛像,在西藏保存下来,布达拉宫响铜殿中藏有不少这类珍品。
![]() |
自在观音菩萨,红铜鎏金,高32厘米,尼泊尔10世纪作品,镏金。 |
尼泊尔与西藏地域相连自古以来经济文化艺术关系紧密,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携佛像经典和尼泊尔工匠到西藏,修建大昭寺传播佛教。尼泊尔工匠长期在西藏工作,西藏佛教艺术与尼泊尔艺术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13世纪后印度佛教灭寂,印度佛教艺术对西藏影响甚微,使尼泊尔艺术影响更为深广,不仅在西藏,而且扩大到中原内地。元代尼泊尔匠师阿尼哥随八思巴国师来到大都,长期主持宫廷绘塑之作,以其卓越技艺受到朝廷重用,凡两京寺观之像多出其手,把尼泊尔、西藏的金工技艺及佛像传播内地,留下一段中尼友好的千古佳话。
![]() |
绿救度佛母像,高32.5厘米,西藏14世纪作品,合金。 |
![]() |
不动金刚,高26厘米,15世纪,合金。 |
15世纪是西藏佛教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鼎盛期,雕塑绘画创作繁荣,与内地艺术交流密切,经历了早期的简单模仿印度尼泊尔佛像艺术阶段后,藏族艺术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佛教绘画、雕塑作品。如最有代表性的是江孜白居寺,始建于1418年至今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与塑像,是15世纪西藏艺术发展到完美成熟期的代表作。15世纪后西藏佛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吸收了汉地佛教艺术的表现手法,汉藏艺术双向交流,成为西藏佛教艺术发展的主流。
![]() |
积光佛母,高29厘米,明永乐时期,合金。 |
布达拉宫响铜殿佛像精彩纷呈,如山荫道上应接不暇,愿这些美好的佛像,带给我们安宁与幸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